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卖地财政说明了什么

[不指定 2010/03/14 20:25 | by admin ]
    卖地财政说明了GDP增长观是货币增长观。GDP增长观是配置增长观,以资源配置带来统计数量增长为目标; GDP增长观是物质增长观,以通过货币增长为标志的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标尺; GDP增长观是资源增长观、产品增长观、资产增长观、资本增长观,着眼于资源增长、产品增长、资产增长、资本增长,热衷于卖地炒房、来料加工、出口倾销、世界工厂、劳力密集、引进外资、金融投机、教育产业、学衔产业、户口身份产业、不少地方的官帽产业,增长方式是资源运营、产品运营、资产运营、资本运营; GDP增长观是眼前增长观,着眼于当前的增长; GDP增长观是均衡增长观;在GDP增长观看来,治理环境污染只能在诸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方面做文章。GDP增长观与绿色GDP、社会GDP相对立;而在对称发展观中,货币GDP和绿色GDP、社会GDP、财富GDP相统一。绿色GDP、社会GDP、财富GDP可以把传统经济中的中间产品视为最终产品,可以把传统经济的外在变量(如消费、教育、人口、意识形态与社会保障、个人婚烟家庭)转为内生变量,为单一生产要素的增加转变为生产结构的变化提供了一个最有效的整体框架,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做到社会福利最大化与效率最大化的统一。因此对称发展观是全面发展观。
    卖地财政说明了地方政府权力寻租。地方政府权力寻租就是政府利用自身对自然资源、行政资源、政策资源的垄断,谋取政府的垄断利益,造成衙富民穷——地方政府利用自身对当地自然资源、行政资源、土政策资源的垄断,谋取当地政府的垄断利益,造成的将是“衙富民穷”。贫困县建豪华政府办公大楼、为党政干部批建别墅区等现象,说明必须把政府权力寻租和“衙富民穷”问题摆上理论议事日程。目前最大的政府权力寻租是“GDP寻租”,即地方政府为了制造GDP政绩而利用行政权力大搞口袋经济学,以设置关卡、增加税费、环境污染、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当地老百姓总体生活水平下降为代价,换取GDP 数字提高与官员政绩提高;最大的“衙富民穷”是地方政府通过诸如城市户口身份和买房挂钩等手段,把自然资源行政垄断与政策资源行政垄断相结合,鼓励和支持高价卖房来高价卖地,通过高价卖地来使老百姓的储蓄转变成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各地政府之所以热衷房地产业,把其极力鼓吹成支柱产业,就因为房地产业是地方财政收入与政府GDP政绩的最大租源。
    卖地财政说明了泡沫的后面是泡沫。房产价格虚高的根源在于地产价格虚高,地产价格虚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卖良田、炒地皮、主管部门与官员收取巨额回扣,而这一切的根源则在于土地有价;土地有价的根源又在于土地有限,土地有限的根源在于土地批发权、开发权的行政垄断。而各地各级政府部门之所以要对土地开发权进行垄断,把监管权异化成卖地权,是由于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当地财政收入、增长当地GDP、提高政绩,同时为大小官员集体寻租提供租源、扩大寻租空间。这样在地价虚高带动房价虚高的同时,人为减缓了土地开发与土地再生的速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房产价格虚高是双向垄断造成的。双向垄断:主体(客户)心理资源垄断和客体(土地)资源垄断,投机、腐败是把两个垄断结合起来从中获取暴利的中间环节。而投机和腐败相互间又互为因果、相互促进,从而使房产价格扶摇直上。


   本文主要内容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