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提示7:重新认识生产力
[
2010/03/15 17:39 | by admin ]

把生产力看成是层次范畴,是特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制约下的产物。虽然理论上承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后决定力量,然而却是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限制下来发展生产力,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看成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发展的框架。在有利于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发展生产力,把制度看成是绝对的、生产力的发展看成是相对的,在实践中往往是以牺牲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主体性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来维护社会制度,是削足适履。“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服务生产力”的理论在实践中的必然结果,是生产力服务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是社会不和谐的根源。社会有机体就是经济有机体,生产力是社会有机体的功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开。劳动者、劳动手段、劳动对象是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社会的思想关系和社会的物质关系对生产力有直接作用。竞争力是相对生产力,也是经济系统的整体功能。企业竞争力是企业系统的整体功能。
本文主要内容摘自陈世清著《经济学的形而上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本文主要内容摘自陈世清著《经济学的形而上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屡次官场地震,一方面说明了中央的反腐决心,另方面说明了反腐必须从源头抓起。
必须从干部人事制度抓起。官场地震源于系统腐败,系统腐败源于“权权交换”, “权权交换”源于我国现有的干部制度。我国目前的干部制度基本上是任免制,在不少地方,选举只不过是形式。任免制的结果是使许多政府官员认为,不管搞什么腐败,群众意见多大,只要能同上下左右的领导人搞好关系,就一定能“好官我自为之”,领导总是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无奈我何。同时也使一些领导人不是把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发展生产、搞好工作、关心群众生活上面,而是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编织“关系网”上,这就产生了双重的腐败:官僚主义和关系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关系网”会演变成经济上一荣俱荣、一腐俱腐的既得利益集团链条。这个链条是官场地震的根源之一。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对称。
必须从发展观抓起。新自由主义主流经济学家的发展观是货币增长观、资本发展观,认为“官本位”、“关系网”演变过来的权贵经济是转型国家对既得利益集团的赎买,是经济转型必须付出的代价,因此腐败是社会发展的润滑剂。这是把传统社会主义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定位成向资本主义的转型,把改革定位为资本原始积累。我们同新自由主义主流经济学家之间之所以永远扯不到一块,焦点就在于发展观不同、对转型的定位不同。转型作为社会主义自我完善,是绝对不容许既得利益集团干扰,也不容许对他们进行所谓赎买的。对于既得利益集团对改革的干扰,只能瓦解既得利益集团;要瓦解既得利益集团,只能通过民主与法制。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立健全民主与法制。
本文主要内容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必须从干部人事制度抓起。官场地震源于系统腐败,系统腐败源于“权权交换”, “权权交换”源于我国现有的干部制度。我国目前的干部制度基本上是任免制,在不少地方,选举只不过是形式。任免制的结果是使许多政府官员认为,不管搞什么腐败,群众意见多大,只要能同上下左右的领导人搞好关系,就一定能“好官我自为之”,领导总是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无奈我何。同时也使一些领导人不是把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发展生产、搞好工作、关心群众生活上面,而是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编织“关系网”上,这就产生了双重的腐败:官僚主义和关系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关系网”会演变成经济上一荣俱荣、一腐俱腐的既得利益集团链条。这个链条是官场地震的根源之一。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对称。
必须从发展观抓起。新自由主义主流经济学家的发展观是货币增长观、资本发展观,认为“官本位”、“关系网”演变过来的权贵经济是转型国家对既得利益集团的赎买,是经济转型必须付出的代价,因此腐败是社会发展的润滑剂。这是把传统社会主义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定位成向资本主义的转型,把改革定位为资本原始积累。我们同新自由主义主流经济学家之间之所以永远扯不到一块,焦点就在于发展观不同、对转型的定位不同。转型作为社会主义自我完善,是绝对不容许既得利益集团干扰,也不容许对他们进行所谓赎买的。对于既得利益集团对改革的干扰,只能瓦解既得利益集团;要瓦解既得利益集团,只能通过民主与法制。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立健全民主与法制。
本文主要内容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