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2/2 第一页 上页 [1] [2]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幸福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是两个本质不同的范式,想用政治经济学范式来消化“幸福悖论”,在旧的范式框架内建立所谓的“幸福经济模型”,只能徒劳无功。 “幸福悖论”的根源在于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机制,是以金钱为代表的物质财富的增加;在这样的“经济学”的引导下,不是使财富成为人的手段,而是使人成为财富的手段;不是使经济发展成为人全面发展的手段,而是使人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手段,从而使财富增长与经济发展越快,人越成为财富与经济的奴隶。所以,“幸福悖论”的根源在于政治经济学的范式;解决这个悖论的根本途径,是对经济学重新定义与定位,改变政治经济学范式,把主客体关系看成是基本的经济关系,把幸福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是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以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成为经济学的核心机制。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企业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既不是提高效率、扩展市场,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市场交易”的内化以降低成本,而是如果没有同不同历史时期相应的组织结构,就根本不能生产出与不同历史时期相应的产品。传统意义上的“市场交易”内化,仅是企业形成的第一层纽带。使企业存在和可持续发展的更深层次的纽带,是企业要素的整体结构及其功能。从企业的“系统质”来讲,企业内部如果存在着交易关系,那么这个交易关系的本质是合作。从企业和市场其他主体间的关系来讲,交易的本质是合作,竞争的本质是取得交易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市场主体间的关系,最根本的是合作关系。企业是要素、结构、功能相统一的完整系统,是一种凝固的合作关系,是对称的产物——与时代对称的产物。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股份制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私有制;作为一种企业制度,股份制本质上是共有制,共有制是私有制和传统公有制的扬弃。作为扬弃了私有制和传统公有制的共有制,由于其可以做到和私有制一样的产权明确,所以以共有制为基础同样可以实现公平、做到贡献与索取等价交换。在这时,私有制同公平的关系,只是作为产权明确的原则而包容在共有制中。同时由于共有制本身产权是明确的,作为初始产权的公有产权其本身的法人产权也应该是明确的,所以以共有制法人产权为中介,公有产权也可以构成公平的基础条件之一。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分页: 2/2 第一页 上页 [1] [2]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