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经济学批判(六):“财富悖论”与“边际分析悖论”
[
2010/08/21 22:47 | by admin ]

如果以满足感作为衡量社会福利水平的标准,那么就要用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作为经济学的核心机制,由此政治经济学范式就要转变。如果这边以满足感作为衡量社会福利的水准,那边以金钱作为衡量社会——福利的标准,那么就会出现“财富悖论”。 “财富悖论”的根源在于“边际分析悖论”。如果说,西方价格经济学的范式要求边际效率分析,那么幸福经济学范式则要求边际效益分析。特别是要建立经济学帝国,要使经济学成为充分利用生命的艺术,就只能用边际效益分析代替边际效率分析。要建立幸福经济学,用精确的数字方法则是牛头不对马嘴,因为人的幸福感是根本不能计算的 ;如果要使人的幸福感能得以准确评价,唯一的办法是定性的结构分析,而定量的模型分析根本帮不上忙。这就是经济学对象和方法的对称。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价格经济学批判(五):模型为何总是失灵
[
2010/08/21 09:01 | by admin ]

实际上,价格机制并不是市场的核心机制,价格机制并不完全反映供求关系。正因为价格并不完全反映供求关系,所以建立在价格理论基础上的各种模型,不能预测供求关系的变化是必然的。以价值为基础的供求关系,不是任何以价格为基础的模型可以预测的。以价值机制作为市场的根本机制,信息仍然是不完全的,但也没有必要完全;人的理性仍然是有限的,但也没有必要无限。所谓“市场失灵”,实际上是价格机制失灵,而不是价值机制失灵。价值机制从来没有失灵过;在价格机制不起作用的地方,价值机制则在起着铁的作用。
模型和现实的冲突,价格和价值的冲突,导致现有的以价格机制为基础的模型的无效。这不是市场不完全信息与人的有限理性造成的,而是模型的理论依据、理论参照系、理论“范式”错误造成的。要使“模型”从“无效”向“有效”转化,人的理性的“有限性”向“无限性”转化,市场信息的“不完全”向“完全”转化,必须改变现有经济学的科学范式,用价值机制代替价格机制,作为市场的核心机制。
本文主要内容摘自陈世清著《经济领域的“哥白尼革命”》,该书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模型和现实的冲突,价格和价值的冲突,导致现有的以价格机制为基础的模型的无效。这不是市场不完全信息与人的有限理性造成的,而是模型的理论依据、理论参照系、理论“范式”错误造成的。要使“模型”从“无效”向“有效”转化,人的理性的“有限性”向“无限性”转化,市场信息的“不完全”向“完全”转化,必须改变现有经济学的科学范式,用价值机制代替价格机制,作为市场的核心机制。
本文主要内容摘自陈世清著《经济领域的“哥白尼革命”》,该书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价格经济学批判(四):经济虚拟化的推手
[
2010/08/21 08:26 | by admin ]

价格经济学:经济虚拟化有利于促进交易与配置,有利于数字GDP增长,不需要实体经济与之对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对称问题是根本问题;虚拟经济演变成投机经济就会与实体经济脱钩,而转变成泡沫经济。泡沫经济是金融危机的根源也是金融危机的实质。价格经济学通过扇情橇动全国大量股民把时间精力金钱花在炒股上,再生经济学引导人们把时间精力金钱放在自己创业上。上市公司之所以能“圈钱”,使“资产”膨胀,就是借助于投机的催化作用。而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的投机合理论,则是股市泡沫、房市泡沫的吹鼓手。价格经济学是经济投机行为的理论基础。主流经济学家的要害也就在于以价格经济学、新自由主义与市场原教旨主义为理论基础,鼓吹投机合理论、股市正常论、房市看涨论。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