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经济学批判(十):一般均衡理论的悖境
[
2010/08/29 13:00 | by admin ]

价格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公理,一般均衡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定理。以价格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一般均衡理论,在知识经济时代必然会陷于悖境。投资和消费哪个更根本的类似鸡和蛋哪个为先的喋喋不休的争论,是抑制投资需求还是扩大投资需求、抑制消费还是扩大消费的左右为难,就是一般均衡理论的悖境。一般均衡理论陷于悖境的典型,就是一般均衡理论的均衡分析法在分析农业、农业与工业的关系时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境。当舒尔茨用不均衡分析法分析农业、农业与工业的不对称关系时,就使均衡分析法的普适性破产。在对称经济学看来,经济发展的不对称(“不均衡”)是相对的,对称(“均衡”)是绝对的。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恰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农业与工业的不对称状态(城乡差距)中,必须通过宏观调控使之逐步对称,而不是用所谓的“不均衡分析法”使之合理化、凝固化。完善的市场经济,就是充分的市场经济;充分的市场经济,就是对称的市场经济。只有农业与工业的对称发展,才有可持续发展。农业与工业的不对称发展,农业与工业的差距太大,将会拖工业的后腿。这是被各国的经济发展所证明了的。这种对称,严格意义上不是什么工业反哺农业,而是知识经济的重新洗牌。如果说,知识经济的横向重新洗牌为落后国家提供了后来居上的机会,那么,知识经济的纵向的重新洗牌,则为农业的发展水平与工业的发展水平持平提供了契机。通过建立知识农业、建设知识农村、培养知识农民,农业将成为与工业相辅相成的一极。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与各种政策扶持应起主导作用。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价格经济学与一般均衡论在理论上不能解释、在实践中无能为力的。一般均衡理论的悖境说明:一般均衡理论必须向价值均衡理论转化。对称经济学,就是价值均衡理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以一般均衡理论为理论基础,经济是不可持续发展的;只有以价值均衡理论为理论基础,经济才可持续发展。一般均衡理论陷于悖境,揭示了价格经济学范式根基的动摇,揭示了经济学范式转化与经济模式转轨的必然性。不但在解决“三农”问题上,而且在解决所有市场经济的问题上,新自由主义的制度经济学、价格经济学、一般均衡理论都必须让位于对称经济学——国家宏观调控与微观经济活力相对称的经济学。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