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均衡理论批判(四):折腾经济的理论基础
[
2010/09/19 15:10 | by admin ]

一般均衡理论只考虑均衡,而不考虑形成均衡的途径是配置还是再生;只考虑利润最大化、GDP最大化,而不考虑产生利润、形成GDP带来的是增长还是发展。一个国家形成什么样的经济结构,取决于这个国家采用什么样的增长方式;一个国家采用什么样的增长方式,取决于这个国家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一个国家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取决于以什么样的理论为指导。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只能是增长而不可能是发展。西方经济学中的“破窗理论”、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大地震为GDP作贡献论”;以及各地政府官员在进修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课程后,纷纷回去把刚盖不久、耗资巨大的建筑推倒重建,以增加当地在其任内的“GDP数字”等,均是建立在一般均衡理论基础上的“折腾经济”。 “ 折腾经济”不但披上了“经济学”的外衣,而且披上了“主流经济学”的外衣,得到了一般均衡理论数学模型的严密论证,并在实践中被煞有介事地得到推广:所有配置型“企业”与配置型“产业”的产生、存在与发展都纯粹是各级政府官员为了提高政绩、增加GDP数字而人为增加的“流通”与“交易”环节。它们不但未能增加社会财富,而且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从而增加社会交易成本。
企业的目标是利润;对于数字经济学来讲,国家只是放大的企业,宏观经济只是放大的微观经济,因而国家的目标是GDP增长。在他们看来,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几千亿人民币的损失,国家财政拿出几百亿来重建,不是中国人民财富的损失,而是为GDP增长带来机会的大好事。这种扭曲的、宏观经济微观化的 “破窗”经济学固然可以作为企业的指导,但作为政府绝对不可以随鸡起舞。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应该是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选择发展模式、采取增长方式、建立经济结构的最高指导思想。
从低级平衡到高级平衡、从消极静态的平衡<均衡>到积极动态的平衡<对称>之间,确实要以不对称为中介,但这个不对称只能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所谓“破窗理论”没有逻辑的、现实的依据,人们与其盲目“挖地三尺”,还不如引导到长线投资,如种植森林、开垦荒地、做路造桥,用长线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解决失业、消费不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创业:政府引导性的宏观、长线、基础性的投资与民间的投资创业。这就要求要用对称代替均衡、对称经济学代替一般均衡理论作为社会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企业的目标是利润;对于数字经济学来讲,国家只是放大的企业,宏观经济只是放大的微观经济,因而国家的目标是GDP增长。在他们看来,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几千亿人民币的损失,国家财政拿出几百亿来重建,不是中国人民财富的损失,而是为GDP增长带来机会的大好事。这种扭曲的、宏观经济微观化的 “破窗”经济学固然可以作为企业的指导,但作为政府绝对不可以随鸡起舞。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应该是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选择发展模式、采取增长方式、建立经济结构的最高指导思想。
从低级平衡到高级平衡、从消极静态的平衡<均衡>到积极动态的平衡<对称>之间,确实要以不对称为中介,但这个不对称只能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所谓“破窗理论”没有逻辑的、现实的依据,人们与其盲目“挖地三尺”,还不如引导到长线投资,如种植森林、开垦荒地、做路造桥,用长线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解决失业、消费不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创业:政府引导性的宏观、长线、基础性的投资与民间的投资创业。这就要求要用对称代替均衡、对称经济学代替一般均衡理论作为社会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