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均衡理论批判(九):实践中只是成为投机行为的理论依据
[
2010/09/25 13:48 | by admin ]

马克思建立在一般均衡理论基础上的“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的“价值规律”,既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证明,也没有得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实践的证明,只不过倒可以成为投机行为的理论依据。根据“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的这一一般均衡理论的原理,价格和价值一致是偶然的,价格和价值不一致是必然的,因此投机、垄断、哄抬物价等均是正常行为;投机是零和博弈,今天从市场上赚到的 “不义之财”,明天会还给市场;投机者总体上只是从中赚得一种冒险的刺激与娱乐,而对社会总体上不但无害而且还会促进市场车轮的运转。但我们一旦发现,市场经济价格本来反映价值;价格反映价值是常态,价格背离价值是非常态,那么就会发现人为造成价格与价值背离的投机就和赌博一样,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害无益。而且投机者也不是什么零和博弈,而是负和博弈;他们通过兴风作浪、空手套白狼,从社会套走的真金白银,不可能从其他途径以其他方式回报社会。如果说他们的所得同社会的所失相抵,那对于他们来讲是正和,对于社会来讲是负和。如果说,这样的零和博弈可以增加GDP的总量,那么这样的 GDP总量增加对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无关。这说明:《资本论》的理论基础仍然是价格经济学;而以价格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社会主义,要么是计划体制的传统社会主义,要么通过改革开放演变成名义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的资本主义。以价格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的悖论。科学社会主义只能以价值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社会主义、真正属于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只能以价值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价值机制为核心机制。重建以价值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社会主义,以价值机制为核心机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逻辑,也是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这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社会发展的阶段,都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中国的市场经济不需要、也不可能得到西方的承认。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