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均衡理论批判(十一):市场是立体的,而均衡是平面的
[
2010/09/29 12:47 | by admin ]

作为政治经济学出发点的所谓“均衡”,是供给与消费的均衡,因而是分配意义上的而非生产意义上的,是二级的而非一级的,是消极的、静态的,而非积极的、动态的;作为调节这种均衡的机制,是价格而非价值,因而市场是无效的、人是“非理性”的。政治经济学缺乏出发点的本原性、自上而下的严密性、自下而上的创造性。见物不见人,人缺乏主体性,忽视文化、制度、人格、软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缺乏整体上的稳定框架,有模型而无范式,是无范式的范式。
均衡,核心是物和物,客体和客体的均衡;对称,核心是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的对称。客体和客体的均衡,带来的是资源的优化配置;主体和客体的对称,带来的是资源的优化再生。布局就是通过主体和客体的对称,实现客体和客体的对称,用五度空间观建构合理的生产结构。生产结构布局不仅指横向的空间,而且指纵向的时间、立体的层次。只有这几方面都对称,才能可持续发展。对称是五度空间的,布局也应该是五度空间的。仅仅从三度空间、四度空间考虑布局,不可能做到最优布局。
知识经济时代,与社会经济化相伴随的,是知识功能化、市场立体化。现代西方经济学特别是所谓主流经济学,却要把经济学搞成同物理学等自然科学一样的非功利主义的纯粹“科学”,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在现实上也是不可能的。这是经济学方法与内容、科学发展与历史发展的不对称。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均衡,核心是物和物,客体和客体的均衡;对称,核心是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的对称。客体和客体的均衡,带来的是资源的优化配置;主体和客体的对称,带来的是资源的优化再生。布局就是通过主体和客体的对称,实现客体和客体的对称,用五度空间观建构合理的生产结构。生产结构布局不仅指横向的空间,而且指纵向的时间、立体的层次。只有这几方面都对称,才能可持续发展。对称是五度空间的,布局也应该是五度空间的。仅仅从三度空间、四度空间考虑布局,不可能做到最优布局。
知识经济时代,与社会经济化相伴随的,是知识功能化、市场立体化。现代西方经济学特别是所谓主流经济学,却要把经济学搞成同物理学等自然科学一样的非功利主义的纯粹“科学”,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在现实上也是不可能的。这是经济学方法与内容、科学发展与历史发展的不对称。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