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闪光灯下的思维缺失
——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





陈世清 著


 
目录

总序  经济理性与经济学理性

前言  中国“主流经济学家”沉浮录

导论  经济学发展的圆圈与中国经济学


要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评郎咸平的“郎闲评”

中华传统文化是先天优势还是先天劣势
经济理性后面是文化理性



经济解释是什么
——评张五常“经济解释”

解释与解决——经济学是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西方经济学不是经济解释的出发点
还原论的出发点不是科学经济学的出发点
可证伪性不是科学的本质属性
“需求定律”隐含的悖论
制度经济学不是合约经济学



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评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

经济学是什么
经济学的方法是什么
西方经济学不是科学的经济学
“边际效益分析”与“边际效率分析”
哲学的价值与经济学的价值——价值可以比较不可以量化
制度创新与改革路径



科学的经济学只能以公理为出发点
——评田国强的经济学方法论

科学的经济学不能以假设为出发点
理性的经济人不都是自私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理论的边界条件分析
经济学范式分析是界定经济环境的前提
中国经济学范式必然代替西方经济学范式
怎样解答“幸福—收入之谜”



新古典经济学方法与对称经济学方法
——评林毅夫的经济学研究方法

形式逻辑是经济学研究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中国经济是主体经济
从选择理性到创造理性
发展模式与产业技术内生变量
企业主体性与企业自生能力
数学不是经济学研究的必要条件
增长与发展——评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
危机与出路——评林毅夫“从西潮到东风”



财富的创造、分配与交换
——评茅于轼择优分配原理

“择优分配原理”的思维方式还原论是过时的理论
“择优分配原理”的经济学范式“配置经济学”是过时的理论
“择优分配原理”的经济学基础“一般均衡理论“是过时的理论
“择优分配原理”的经济学核心“价格经济学”是过时的理论
“择优分配原理”的经济学解释:由悖论陷入悖境
“择优分配原理”的经济学结论“投机有益论”是有害的理论



市场的逻辑就是科学的逻辑
——评张维迎市场的逻辑

市场的逻辑是科学的逻辑
市场的逻辑是规范的逻辑
市场的逻辑是平等的逻辑
市场的逻辑是立体的逻辑
市场的逻辑是主体的逻辑
市场的逻辑是对策的逻辑



建构中国市场经济模式不能靠选择
——评吴敬琏的市场经济与我国改革的目标模式

社会主义市场交换是充分自由而不是完全自由
社会主义市场结构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统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政府经济职能与服务职能可以统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是怎样形成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本质与本质特征
中国增长模式的抉择:变增长为发展



中国改革何处去
——评厉以宁“非均衡的中国经济”

对称与均衡:非均衡理论是一般均衡理论的现实版
对称与均衡:是增长经济学还是发展经济学
对称与均衡:劳动力产权制度与企业主体性
对称与均衡:城乡二元经济与城乡统筹发展
对称与均衡:就业率是指标还是目标
对称与均衡:什么是真正的转型经济与转型经济学



西方中心论可以休矣
——评樊纲否认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改变经济规律的新的经济形态
知识经济——制度的转轨、变迁与融合
知识经济——比较优势的主体化、动态化与系统化
知识经济——中国改革是制度改进而不是制度改变
知识经济——解决三农问题靠知识化而不是城市化
知识经济学——新经济学是经济学范式的转换



该怎样为宏观调控正名
——评许小年“为宏观调控正名”

给政府宏观调控“正名”的方法论
政府法人人格化与权贵经济
“总需求”、“总供给”、“经济过热”都是虚幻的概念
宏观调控以经济结构控制为目标
宏观调控以产业政策为主导
政府宏观调控的途径:货币稳定财政积极
政府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农村土地国有制与政府宏观调控



是金融的逻辑还是金融危机的逻辑
——评陈志武《金融的逻辑》

金融的逻辑是再生的逻辑
金融的逻辑是创业的逻辑
金融的逻辑是生产的逻辑
金融的逻辑是投资的逻辑
金融的逻辑是对称的逻辑
金融的逻辑是文化的逻辑
金融的逻辑是效益的逻辑
金融的逻辑是经济学家的逻辑



通货膨胀是怎样形成的
——评钟朋荣、樊纲通货膨胀研究

货币效率模型与货币数量方程
货币过量发行与通货膨胀归结于投资过热?
GDP增长方式是通货膨胀与超额货币量形成的根本原因
腐败、通货膨胀与超额货币量
出口导向型经济、通货膨胀与超额货币量
投融资结构失衡、通货膨胀与超额货币量
理性预期、通货膨胀与超额货币量
对称发展、稳定物价与改变经济学范式



金融危机逼出来的大国崛起
——评李稻葵的中国发展战略与模式

华尔街风暴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和机遇是什么
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靠什么
通货膨胀的根源与治理通胀的根本
大国“崛起”:是增长还是发展



附录1:经济学家评判标准与西方经济学范式转换
——评哈佛学生罢课事件与哈佛学生给曼昆的公开信

附录2:稳定匹配理论与市场设计实践中的对称原理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与西方经济学范式转换的方向

附录3:术语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超越是什么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一书(80万字),该书已先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电子出版。纸质版稍后。


http://mm.10086.cn/1007/300002771578.html?p=&fw=000552&o=a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