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http://mm.10086.cn/1007/300002771578.html?p=&fw=000552&o=a




超越是超度,超度是劝善。佛教中“超度”还有祛邪返正、去恶留善的意思。我不知网上流传的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的名言诸如“中国目前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大学?是因为收费太低”,“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能进步”,“为了达到改革目标。必须牺牲一代人,这一代人就是3000万老工人。穷人应该把富人看成自己的大哥,大哥穿新衣,小弟穿旧衣,天经地义”是否事实,但中国“主流经济学家”在“帕累托改进”的名义下主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主张“在公有制下,官员索取剩余可能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因为它有利于降低监督成本,调动官员的积极性。私人产品腐败的存在,对社会、经济发展来说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次优的,第二好的。反腐败力度要把握适当、要非常适度。如果力度把握不适当,间接带来的负效应也非常大”,是白纸黑字、有案可查、板上钉钉的事。自从马歇尔开始把交换价值和价值划等号,西方经济学发展到中国主流经济学那里,已经异化到把经济和金钱划等号、幸福和物质财富划等号;而其逻辑结论和实践结果,就是把人性和自私划等号,把人的自私本性和“恶”划等号,把经济发展和不择手段竞争划等号,认为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人性”高扬而道德弱化的过程,就是通行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的过程;而经济学的“边际效用”,就是用人的自私本性来解释一切经济现象,用人的自私本性来指导一切经济行为,因此经济学不讲道德,经济学家不讲道德。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只要把交换价值还原为价值,把经济发展还原为价值的创造、转化和实现,就可以看到,平等、合作、诚信才是真正的普世价值,“经济人”的本性是善而不是恶,经济与道德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经济学劝善与经济学指导经济活动是统一的,经济学指导经济活动的过程就是劝善的过程,经济学与道德学、经济学家与道德学家是统一的。把交换价值还原为价值的过程就是经济学理论正本清源的过程,通过理论上正本清源的“劝善”使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由不讲道德的庸俗经济学家变成道德学家,就是对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超度和超越。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一书,该书已先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数字出版。纸质版稍后。


http://mm.10086.cn/1007/300002771578.html?p=&fw=000552&o=a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