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超越是超度, 超度是形上。“超度”一词源于佛教,本意是超脱现实世界、进入彼岸的灵魂世界。中国“主流经济学家”极力鼓吹经济学是现实生活的经济学,经济学是形下的而非形上的,因此经济学拒斥形而上学。张五常顶礼膜拜、被张五常捧为“正统经济学”祖师爷的马歇尔自己就这样说过:“这些争议的经验告诉我们,除非经过理智的考究与阐释,我们不可能从事实中学得些什么。这也教训了我们,使我们知道最鲁莽而又虚伪的,是那些公开声言让事实自作解释的理论家;或者无意识地,自己在幕后操纵事实的选择与组合,然后提出如下的推论:在这之后,所以这就是原因。”这说明马歇尔也是重视经济学理论的重要性的。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主流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拒斥形而上学的呢?是他们还原论的线性思维方式;他们“拒斥形而上学”实际上是受错误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支配。张五常:“我把经济学理论简化到只剩需求定律”,而需求定律又简化到“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说明张五常们不是把经济学理论看成是由不同层次的理论组成的系统,而是可以归结为某个线性抽象的“定律”。这就只能使经济学和辩证法脱节。本质不是本原。本质是对称的,不是片面的;定律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在对称辩证法看来,总体上是需求决定价格而不是价格决定需求;需求决定价格是绝对的、必然的,价格决定需求是相对的、偶然的。对称辩证法就是对线性还原论思维方式的超越;只有超越,才能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具体的”科学。而超越就是提升——提升经济学的形上层次,使经济学和科学的哲学更好地衔接。从逻辑与历史两方面来看,哲学有实证科学的功能,实证科学有形而上学的性质;哲学只有具备实证科学的功能才成其为哲学,实证科学只有具备形而上学的性质才成其为科学。只是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科学可以区分为一般科学与具体科学——哲学或者形而上学是一般的实证科学,而通常意义上的科学实际上只是具体的实证科学。一般哲学或者形而上学同通常意义上的科学的关系不是玄学和实证科学的关系,而是一般实证科学和具体实证科学的关系。作为一般实证科学的哲学与作为具体实证科学的科学之间不是并列的——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概括和指导,并为后者提供科学之所以是科学的依据。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一书,该书已先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数字出版。纸质版稍后。


http://mm.10086.cn/1007/300002771578.html?p=&fw=000552&o=a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