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12):评林毅夫“从西潮到东风”(一)
[
2013/03/02 12:03 | by admin ]

波普的经验证伪主义是西方经济学最一般的方法论原则,也是备受西方经济学家青睐的一块遮羞布
林毅夫在用“新结构经济学”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战略时,把政府排除在市场结构之外;政府只是做一些让国内企业利用比较优势更快更好地赚钱的外部性服务工作。在用“新结构经济学”解释发达国家金融危机的原因和走出金融危机的途径时,又不得不把政府请了回来,放在市场结构之中,把政府缺乏监管看成美国和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把通过国际金融机构发行超越国家主权的“储藏货币”和“超越凯恩斯主义”的全球政府基础建设投资看成走出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他把政府排除在外的经济学范式形容为“西潮”, 把政府请回来的经济学范式形容为“东风”,把自己在世行4年对世界重大经济问题的思考和见解形容为“从西潮到东风”,从而实现了他的自我否定,这就是他最近从世行回来后同时出版的两本书《新结构经济学》和《从西潮到东风》之间的逻辑关系。林毅夫对于自己“从西潮到东风”的自我否定从方法论上作了解释:“理论不管是社会科学的还是自然科学的,都只是一套简单的、说明现象的因果关系的逻辑。发达国家的学者提出的理论通常根据发达国家的社会现实,说明出现于发达国家的现象,或是以发达国家的经验为参照来看发展中国家的问题。那样的理论不能说没有价值,但是,发达国家发展出来的理论并非一成不变,旧理论经常被新理论否定,新理论又被更新的理论否定。……发展中国家的条件经常不同于发达国家,简单照搬容易产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甚至是‘好心干坏事’的结果。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应该解放思想,包括自己传统的和西方的思想,实事求是地根据自己国家的现实,分析问题,了解背后的因果关系,自己独立构建理论,这样提出的理论可能和传统的或西方的现有理论相同,也可能是全新的,只有每次都经过这样创造性重构的努力,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提出与时俱进的、能推动国家现代化、走向繁荣和长治久安的政策措施,也只有这样的方法才是科学的而不是教条的方法。”(31)很明显,林毅夫对于自己“从西潮到东风”自我否定进行解释的方法论依据是波普的经验证伪主义。波普的经验证伪主义是相对主义真理观,用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把真理参照系的转移当作真理本身的可证伪。西方经济学家在自己的理论被实践所证伪时,总喜欢用波普的经验证伪主义为自己打圆场。由于西方经济学的线性思维方式特征,西方经济学理论被复杂经济现象证伪是必然的,所以波普的经验证伪主义是西方经济学最一般的方法论原则,也是备受西方经济学家青睐的一块遮羞布。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一书,该书已先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数字出版。纸质版稍后。
http://mm.10086.cn/1007/300002771578.html?p=&fw=000552&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