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把凯恩斯主义扩大到全球范围的放大了的凯恩斯主义,不能说是真正的“超越凯恩斯主义”





贯穿林毅夫在全球范围通过财政刺激政策搞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经济的基本思路,仍然是微观经济学中新古典的一般均衡论与边际效率分析方法,以盈利、“回报”为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发点,这和凯恩斯在宏观经济领域运用微观经济学原理的所谓政府干预经济的计划没有本质的不同,充其量只是把凯恩斯主义扩大到全球范围的放大了的凯恩斯主义,不能说是真正的“超越凯恩斯主义”。也只有他的这种新古典边际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结合,才能想出我国这样的“外汇储备丰富的国家”到全球去搞基础设施投资盈利的主意。从“比较优势”出口“盈利”到全球基本建设投资“盈利”,我搞不清楚林毅夫这样要我国到处“盈利”、将“盈利”进行到底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新古典经济学虽然发展到马歇尔把交换价值和价值划等号,但也好像没有说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这种为赚钱而赚钱的增长观已经在我国此前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已经给我国带来了内需不足、消费不振、通货膨胀、发展后劲缺乏的滞涨后果;4万亿外汇储备对于中国人民来讲只不过是观念上的财富,实际上的沉重负担。如果按照林毅夫的“全球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把我国已经走入死胡同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再通过“外向投资型经济”得到继续延伸,即使会使我国的“储备货币”继续膨胀,但将使我国自身的发展资源枯竭而陷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绝境,使我国的民族主体性荡然无存。这种停留在数字符号层面的“储备货币”再多又有何用?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一书,该书已先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数字出版。纸质版稍后。


http://mm.10086.cn/1007/300002771578.html?p=&fw=000552&o=a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