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13):评林毅夫“超越凯恩斯主义”(一)
[
2013/03/08 09:14 | by admin ]

林毅夫在全球范围通过财政刺激政策搞基础设施建设的设想,由于其理论基础错误使之不可操作
林毅夫为了给他的比较优势理论、出口导向型战略和超国家储备货币“纸黄金”的设想寻找出路,以走出全球金融危机为由还提出了“超越凯恩斯主义”、在全球范围通过财政刺激政策搞基础设施建设的设想。林毅夫:“增加政府支出可以提振需求和减少失业,但有关债务水平的担忧可能意味着支出需要政府收入的相应增长作为支持。要使刺激方案顺利实施,政府需要投资于有强劲增长效果的领域,例如教育、绿色技术和基础设施,从而能最终实现财力的自我维持,而不会再增加政府的债务负担。政府的投资还应该纳入可以减轻长期财政压力的计划。此外,政府还可以利用公共资源撬动私营部门的投资”。(39)“这里建议的全球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包括几个关键的设计特征。首先,该计划将涵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需要。……其次,全球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将集中在那些突破制约增长的瓶颈以及可以自身盈利的项目上,以避免造成不可持续的公共债务负担……最后,该计划的资金应该来自储备货币发行国和外汇储备丰富的国家,还应该利用公共资金撬动私人投资。如果这些基础设施项目能得到妥善遴选和管理,它们可以带来可观的长期回报。”(40)但林毅夫在全球范围通过财政刺激政策搞基础设施建设的设想,由于其理论基础错误使之不可操作。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一书,该书已先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数字出版。纸质版稍后。
http://mm.10086.cn/1007/300002771578.html?p=&fw=000552&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