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59):评林毅夫经济学研究方法(八)
[
2013/09/24 19:46 | by admin ]

以决策者是理性的为出发点来观察社会经济现象是正确的,把人的经济理性归结为选择理性是错误的。
人需要理性,也同样需要把“理性”约束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人的理性不仅表现在选择,人的理性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创造
林毅夫的要素禀赋论与比较优势论属于西方配置经济学范式,而配置经济学源于选择理性。林毅夫:“我是接受贝克尔的看法的。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的选择的科学,以决策者是理性的为出发点来观察社会经济现象,我认为这是经济学的本体,任何经济理论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⑾“不管在什么社会里,人都是理性的。所谓理性指的是一个决策者在作决策时,在他可作的选择中,总会选择他认为是最好的选择。” ⑿按林毅夫的说法,发展中国家是采用比较优势战略还是赶超战略,是决策者理性选择的结果,而决策者理性选择的依据是利益最大化和要素禀赋。以决策者是理性的为出发点来观察社会经济现象是正确的,把人的经济理性归结为选择理性是错误的。人的“理性”必须被理性地对待;过分“理性”,使之庸俗化固然不行;但没有理性,或让感性战胜理性,也不足取。人需要理性,也同样需要把“理性”约束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人的理性不仅表现在选择,人的理性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创造。把人的理性限定在选择,是配置经济学的思辩产物;把人的理性升华为创造,是再生经济学的哲学概括。因此,再生经济学与配置经济学、价值经济学与价格经济学: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经济学范式”,也有不同的理性标准。人类第一次创业与第二次创业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本质不同;在人类第二次创业时期,经济学范式同人类一次创业时期的经济学范式有本质不同,因而也有本质不同的经济理性标准。选择哲学与配置经济学一样,其历史背景是小商品经济;创造哲学与再生经济学一起,是知识市场经济的时代精神。随着选择哲学被创造哲学所代替,配置经济学范式将转换为再生经济学范式。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一书(80万字),该书已先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数字出版。纸质版稍后。
http://mm.10086.cn/1007/300002771578.html?p=&fw=000552&o=a
人需要理性,也同样需要把“理性”约束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人的理性不仅表现在选择,人的理性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创造
林毅夫的要素禀赋论与比较优势论属于西方配置经济学范式,而配置经济学源于选择理性。林毅夫:“我是接受贝克尔的看法的。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的选择的科学,以决策者是理性的为出发点来观察社会经济现象,我认为这是经济学的本体,任何经济理论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⑾“不管在什么社会里,人都是理性的。所谓理性指的是一个决策者在作决策时,在他可作的选择中,总会选择他认为是最好的选择。” ⑿按林毅夫的说法,发展中国家是采用比较优势战略还是赶超战略,是决策者理性选择的结果,而决策者理性选择的依据是利益最大化和要素禀赋。以决策者是理性的为出发点来观察社会经济现象是正确的,把人的经济理性归结为选择理性是错误的。人的“理性”必须被理性地对待;过分“理性”,使之庸俗化固然不行;但没有理性,或让感性战胜理性,也不足取。人需要理性,也同样需要把“理性”约束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人的理性不仅表现在选择,人的理性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创造。把人的理性限定在选择,是配置经济学的思辩产物;把人的理性升华为创造,是再生经济学的哲学概括。因此,再生经济学与配置经济学、价值经济学与价格经济学: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经济学范式”,也有不同的理性标准。人类第一次创业与第二次创业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本质不同;在人类第二次创业时期,经济学范式同人类一次创业时期的经济学范式有本质不同,因而也有本质不同的经济理性标准。选择哲学与配置经济学一样,其历史背景是小商品经济;创造哲学与再生经济学一起,是知识市场经济的时代精神。随着选择哲学被创造哲学所代替,配置经济学范式将转换为再生经济学范式。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一书(80万字),该书已先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数字出版。纸质版稍后。
http://mm.10086.cn/1007/300002771578.html?p=&fw=000552&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