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76):评张维迎市场的逻辑(五)
[
2014/01/25 23:34 | by admin ]

市场的逻辑之所以是平等的逻辑,还因为等价交换不等于公平交换
市场的逻辑之所以是平等的逻辑,还因为等价交换不等于公平交换。权钱交换否定的不是商品等价交换原则而是公平交换原则,体现的不是公平交换原则而是等价交换原则。从它体现的是商品交换原则来看,消除了权力的神秘感和神圣感,从而为剥夺这种权力提供了可能;从它否定的是公平交换原则来看,为剥夺这种权力提供了必要。等价交换和公平交换不等同,公平交换除了必须等价交换以外,还有一个前提和基础,首先是机会是否平等,权力来源是否平等,正好像商品来源是否平等一样。如果权力来源不正、商品本身可以合情、合理、合法地掠夺,权钱等价交换、商品等价交换又有何公平可言?是在等价掩盖下的不公平,等价和不公平互为因果,形成社会不平等的圆圈,从而使等价交换成为腐败的根源和表现。从等价交换不等于公平交换、等价原则不同于公平原则可以看出:随着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平等”有一个从等价到公平、从现象到本质的历史发展过程。如果把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套到市场经济中来,就有可能曲解市场经济真正的平等原则,从而陷入“是仇富还是仇腐”、“要不要保护富人”、“为富人说话还是为穷人说话”、“保护富人是保护先进还是保护腐败”的悖论与悖境之中。诚然,一方面主张市场原教旨主义、另方面肆意践踏市场平等原则、鼓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先讲效率再讲公平甚至只讲效率不讲公平的新自由主义主流经济学家是此类悖论与悖境的始作俑者;但我们同他们论战时,必须学会透过假象看真相、从深层次的理论根底着手,抓住要害、抓住关键,才能化解诡辩、消解悖论。富人与穷人的区分只是现象,造成富人与穷人区别的原因才是本质。是否通过“等价交易”形成富人与穷人的区别只是初级本质,是否通过“公平交易”形成富人与穷人的差距才是深层本质。富人是否剥削者、富人对穷人的态度、富人对社会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级的,由形成富人与穷人差距的深层本质决定。如果只停留在现象层面,任何荒谬的观点都会披上冠冕堂皇的理论外衣,上述问题任何对立的观点都可以得到理论的证明。但只要我们从逻辑和历史、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上把握市场经济真正的平等原则,就会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把现在理不清、道不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所谓富人与穷人的关系问题还原为机会是否平等、社会是否公正的问题,使之由口水战转变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建立真正的平等机制的具体措施。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一书(80万字),该书已先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数字出版。纸质版稍后。
http://mm.10086.cn/1007/300002771578.html?p=&fw=000552&o=a
市场的逻辑之所以是平等的逻辑,还因为等价交换不等于公平交换。权钱交换否定的不是商品等价交换原则而是公平交换原则,体现的不是公平交换原则而是等价交换原则。从它体现的是商品交换原则来看,消除了权力的神秘感和神圣感,从而为剥夺这种权力提供了可能;从它否定的是公平交换原则来看,为剥夺这种权力提供了必要。等价交换和公平交换不等同,公平交换除了必须等价交换以外,还有一个前提和基础,首先是机会是否平等,权力来源是否平等,正好像商品来源是否平等一样。如果权力来源不正、商品本身可以合情、合理、合法地掠夺,权钱等价交换、商品等价交换又有何公平可言?是在等价掩盖下的不公平,等价和不公平互为因果,形成社会不平等的圆圈,从而使等价交换成为腐败的根源和表现。从等价交换不等于公平交换、等价原则不同于公平原则可以看出:随着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平等”有一个从等价到公平、从现象到本质的历史发展过程。如果把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套到市场经济中来,就有可能曲解市场经济真正的平等原则,从而陷入“是仇富还是仇腐”、“要不要保护富人”、“为富人说话还是为穷人说话”、“保护富人是保护先进还是保护腐败”的悖论与悖境之中。诚然,一方面主张市场原教旨主义、另方面肆意践踏市场平等原则、鼓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先讲效率再讲公平甚至只讲效率不讲公平的新自由主义主流经济学家是此类悖论与悖境的始作俑者;但我们同他们论战时,必须学会透过假象看真相、从深层次的理论根底着手,抓住要害、抓住关键,才能化解诡辩、消解悖论。富人与穷人的区分只是现象,造成富人与穷人区别的原因才是本质。是否通过“等价交易”形成富人与穷人的区别只是初级本质,是否通过“公平交易”形成富人与穷人的差距才是深层本质。富人是否剥削者、富人对穷人的态度、富人对社会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级的,由形成富人与穷人差距的深层本质决定。如果只停留在现象层面,任何荒谬的观点都会披上冠冕堂皇的理论外衣,上述问题任何对立的观点都可以得到理论的证明。但只要我们从逻辑和历史、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上把握市场经济真正的平等原则,就会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把现在理不清、道不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所谓富人与穷人的关系问题还原为机会是否平等、社会是否公正的问题,使之由口水战转变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建立真正的平等机制的具体措施。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一书(80万字),该书已先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数字出版。纸质版稍后。
http://mm.10086.cn/1007/300002771578.html?p=&fw=000552&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