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陈世清:自主创新和进口替代的本质区别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为什么反对赶超战略?(二)

1、 进口替代是模仿,自主创新是创新。

2、 进口替代排斥进口,自主创新包容进口。自主创新在引进中创新,在创新中引进,通过大量引进国外前沿技术、进口先进产品来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水涨船高,相容超越,超越发展。所以真正的自主创新和引进新技术、进口新产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相向发展。

3、进口替代有范围限制,自主创新没有范围限制。进口替代以国外先进技术为模本进行模仿,国外已有的先进技术是模仿的边界条件,其实质仍然是跟爬——跟在发达国家后面一步步爬行;自主创新虽然也以国外先进技术为参照,然而却是以超越国外先进技术为目标。国外先进技术不是自主创新的终点,而是超越的起点。自主创新没有边界限制。

4、进口替代和比较优势一样,都是基于边际效率分析,只是分析的角度不同,理论基础都是价格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方法、一般均衡理论;自主创新是基于经济活动的主体性原则与边际效益分析,理论基础是价值经济学、对称平衡论、对称经济学。

5、 发展中国家仅靠进口替代无法实现赶超战略,能够使发展中国家实现赶超战略的自主创新不是什么进口替代,而是通过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特,你特我优的创新实现核心技术的后来居上,并带动龙头产业与传统产业后来居上。自主创新可以实现赶超战略,也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实现赶超战略。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之所以反对赶超战略,是因为他把自主创新和进口替代混为一谈,认为进口替代边际效率不如要素禀赋比较优势。新古典经济学方法使他无法真正理解自主创新,也就无法理解赶超战略。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