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陈世清:中国大学迄今没有“范式转换”概念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工作
——为什么要停止中国大学一切官方授权的科研活动(十四)@全国人大

科学范式  开展科学研究、建立科学体系、运用科学思想的坐标、参照系与基本方式,科学体系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包括一门科学的理论基础、基础理论、理论体系,分为一般范式、学科范式与研究范式。人类科学发展史,就是在一般范式基础上,学科范式转换的过程。第一流的成果是既有范式替代性又有历史必然性的成果。但新范式的成果往往会受到原有范式共同体的集体抵制,所以科研成果显著也不是指论文高引用率和得到高级别的奖项。不管是创立新学科的新范式,还是建构原来学科的新范式,和原来学科的旧范式之间,在认识上不可通约,在利益上建立在新旧范式基础上的新旧范式共同体之间存在根本冲突,这种冲突会表现为极为残酷的你死我活的斗争。

什么是“范式转换”概念?就是建构新范式概念与接受新范式概念。人类科学发展史,就是随着科学发展、实践发展的要求范式转换的自然历史过程。当人类科学发展、实践发展与旧的科学范式产生冲突时,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该自觉顺应科学发展的要求提出新的科学范式,建构出符合新的科学范式要求的新的科学基础理论;或在别人提出新的科学范式、建构符合新的科学范式要求的新的科学基础理论时,能够自觉打破自己头脑中的陈旧观念,接受新的科学范式、符合新的科学范式要求的新的科学基础理论。

中国大学应试教育模式形成的思维方式只有“教科书范式”,没有“科学范式”、“学科范式”,没有科学范式转换概念;当新的学科范式成果出现时,先是用“主流”“非主流”来区分“教科书范式”和新的学科范式,把新的学科范式定位为“非主流”,然后又把“非主流”定性为“不入流”,然后以“不入流”为由把新的学科范式的科学成果贴上“民科”标签扣上伪科学帽子使之边缘化。这种对新的科学范式的科学成果的敌视抵制态度,使中国的大学无法以终为始,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工作,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科研成果。

陈世清:怎样写合格的博士论文?——大众网(腾讯新闻)

https://page.om.qq.com/page/O3NM603qNHetYRRZ6kSqaM9A0

陈世清:怎样进行规范的博士论文答辩?

https://page.om.qq.com/page/Olp8EPpWAs8UibIq5smunkJA0

陈世清:为什么鼓吹科学可证伪的“博士”都是真的假博士

https://page.om.qq.com/page/OKCWqCVUG0ACtgVo2CkxT8LQ0

陈世清:怎样进行规范的学术评价?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9697648917986208

陈世清:为什么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术法》?
https://zhuanlan.zhihu.com/p/5704815855

@书呆子博士 @Circle靖:你能把高鸿业上下两册搞懂,博士就是你,考虑到目前国内财经、管理类本科生报考硕士研究生时,许多高校的西方经济学试题题型基本上以问答、分析和计算题为主,本书的题型也以这些题型为主。因此,本书不仅有助于学生消化和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而且对考研学生对相关科目的应考也有参(考价值)……原始理论创新?笑死人了!

@郑重声明:以下这些账号虽然撤销了“禁言”标识,但仍然全部处于被禁言状态。

@真正的经济学家陈世清@真正的管理学家陈世清@真正的哲学家陈世清@真正的逻辑学家陈世清@真正的教育学家陈世清@真正的理论家陈世清@真正的科学家陈世清@伟大的思想家陈世清@数字经济企业家陈世清@数字经济理论家陈世清

陈世清:中国大学迄今不知道科研成果的产生机制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工作
——为什么要停止中国大学一切官方授权的科研活动(十三)@全国人大

真正的学术成果形成过程,绝不是现在的大学通行的博士学历+博士后+查重率+SCI+影响因子+引用率这个标准的线性过程可以完成,也不是现在通行的博士学历+博士后+查重率+SCI+影响因子+引用率这个标准可以认定和评价。当今时代真正的科学成果,其灵感顿悟联想想象与原创思想都是在跨学科的理论和理论、实践和实践、理论和实践相互碰撞——大跨度碰撞的过程中才能形成产生,由此真正的科研成果的形成是多元、曲折、复杂的非线性过程。这个与中国大学无灵感无联想无想象的“学术成果”流水线过程截然不同的真正的突破性科研成果的形成过程,根本无法被中国大学主流书呆子“高学历学霸”理解和接受。中国大学迄今不知道科研成果的产生机制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工作。

陈世清:怎样写合格的博士论文?——大众网(腾讯新闻)

https://page.om.qq.com/page/O3NM603qNHetYRRZ6kSqaM9A0

陈世清:怎样进行规范的博士论文答辩?

https://page.om.qq.com/page/Olp8EPpWAs8UibIq5smunkJA0

陈世清:为什么鼓吹科学可证伪的“博士”都是真的假博士

https://page.om.qq.com/page/OKCWqCVUG0ACtgVo2CkxT8LQ0

陈世清:怎样进行规范的学术评价?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9697648917986208

陈世清:为什么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术法》?
https://zhuanlan.zhihu.com/p/5704815855

@书呆子博士 @Circle靖:你能把高鸿业上下两册搞懂,博士就是你,考虑到目前国内财经、管理类本科生报考硕士研究生时,许多高校的西方经济学试题题型基本上以问答、分析和计算题为主,本书的题型也以这些题型为主。因此,本书不仅有助于学生消化和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而且对考研学生对相关科目的应考也有参(考价值)……原始理论创新?笑死人了!

@郑重声明:以下这些账号虽然撤销了“禁言”标识,但仍然全部处于被禁言状态。

@真正的经济学家陈世清@真正的管理学家陈世清@真正的哲学家陈世清@真正的逻辑学家陈世清@真正的教育学家陈世清@真正的理论家陈世清@真正的科学家陈世清@伟大的思想家陈世清@数字经济企业家陈世清@数字经济理论家陈世清

陈世清:要建立规范的学术成果评鉴认证与“家”的学术头衔法治化体系
——简评胖东来宋清辉之争(六)

在我国目前潜规则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主导和主体,逆选择逆淘汰是社会学术资源配置体制机制衍生出来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普遍的现象,建立规范的学术评鉴认证与学术头衔法治化体系是在学术评价的终端层面对“职称”等学术教育资源逆向配置的必要的制衡、平衡和补救措施,是学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使学术得到健康发展的需要。

所谓规范的学术评价,指科研人员向国家法定评审权威机构提交自己的科研成果,法定评审权威机构根据法定的标准、程序对科研人员提交的科研成果进行评鉴与认证,并根据通过评鉴与认证的科研成果大小颁发学衔证书和给与相应待遇的过程。国家法定评审权威机构设在全国人大,由此不属于民间第三方机构。

1、确立规范的科研成果标准。科研成果 也叫科学成果,狭义指经过科学研究取得的原创理论成果。科研成果的内容是原创理论,形式是论文或科研报告。科研成果是理论创新,所以不同于技术创新。由于技术创新也是自觉不自觉地在特定的理论指导下取得,同时技术创新也蕴含着上升为新的理论的可能,所以广义的科研成果也包括技术创新。

2、确立规范的科研成果大小标准。科研成果大小的标准,即理论原创程度的大小、层次的高低。根据理论原创程度不同分为新的学科、新的理论范式、新的基础理论、新的理论四种,体现了理论原创程度的四个层次(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作为复杂性科学,其原创基础理论仅相当于自然科学的原创理论)。科研成果大小与理论原创程度成正比。原创程度越高的,科研成果越显著。那些创立新学科、建构新范式的成果具有人类科学发展的里程碑意义。科研成果显著是指的理论原创程度或原创成果的质量,而不是发表论文的数量或发表论文的刊物级别。由于真正的原创理论被社会接受有一个过程,第一流的成果是既有范式替代性又有历史必然性的成果,新范式的成果往往会受到原有范式共同体的集体抵制,所以科研成果显著也不是指论文高引用率和得到高级别的奖项。科研成果显著与所谓“同行评价”无关。

3、确立规范的科研成果评鉴认证程序。
①申请者向法定机构提交自己认为的自己的学术成果及属于哪个层次的原创理论的说明。
②申请者从逻辑、事实和实践检验三方面提供自己认为的学术成果属于哪个层次的原创理论的证据和依据。
③根据申请者自己认为的学术成果属于哪个层次的原创理论的证据和依据,法定机构组织答辩,从逻辑、事实、实践三个方面进行严格验证。
④答辩全程只围绕申请者自己认为的学术成果属于哪个层次的原创理论的证据和依据进行答辩,从填写申请表到答辩全过程严禁提及申请者学历学位、毕业于哪所大学、有没有发表过论著、论文引用率、影响因子、得过奖项、现有职称等,也不得要求所谓专家推荐。
⑤答辩过程全程录像在专门设置的网站上公布。公布三个月无实质异议算通过。

4、确立规范的学术头衔评鉴认证程序和相关待遇。根据规范的科研成果评鉴程序认证的学术成果大小,颁发学术头衔证书,包括学术大师、XX学家、XX学者,XX科研工作者证书,并享受相应待遇。

5、确立不同层级的学术头衔、对应的学术成就、学术地位与待遇:
学术大师:创立新学科。学术地位和享受的待遇应该高于现有的院士,同时高于xx学家。
XX学家:建构新范式。学术地位和享受的待遇应该高于现有的院士。
XX学者:提出新的基础理论。学术地位和享受的待遇应该等同于现有的院士。
XX科研工作者:提出新的理论。学术地位和享受的待遇应该等同于现有的一级教授。
不同层级的学术头衔,仅和对应的学术成就挂钩,和其他头衔、职称(院士、学部委员)、职位、学位、学历、毕业院校、发表论著、知名度、同行评价、得过任何级别奖项无关。

6、确立规范的学术成果推广程序。由规范的科研成果评鉴程序认证通过的相关学术成果,尚没有发表的应该安排发表、馆藏,不得收取作者任何费用;已经发表的应该安排宣传推广,进大学、进教材、进课堂;与新范式成果冲突的旧的教材,应该即时退出教材系列。

我国目前由于缺乏学术头衔的法治化环境,缺乏学术评价的正反馈机制,“职称”等头衔及相应的待遇以“内部管理”为由排除在法治轨道以外,以没有任何学术含金量和学术可信度的“职称”为依据的“家”、“学家”、“著名xx学家”的头衔满天飞,形成“专家”成“砖家”、“教授”成“叫兽”的普遍现象,是学术腐败、学术黑社会化的根源,严重破坏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和科学的健康发展。所以应该立法规范学术头衔。应该立法规定:“家”的头衔只和原创理论成果、实践检验有关,和职称、职位、学历、毕业院校、知名度、同行评价、社会职务、社会影响力无关。应该建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学术头衔法治化环境。

1、成立“国家学术委员会”,下设“学术头衔认证委员会”,专门负责各种学术头衔的认证工作。“国家学术委员会”系独立的学术机构,直属全国人大,不属于国务院、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该学术机构不得向头衔申请者收取任何头衔认证费、认证答辩费、头衔证书成本费,不得要求头衔申请者找所谓“专家”推荐。

2、立法确立“家”的头衔成立的唯一标准是原创理论与实践检验,和职称、职位、学历、毕业院校、知名度、同行评价、社会职务、社会影响力无关,以打破“职称”等体制瓶颈及潜规则对学术的限制与扭曲,用法律保障真正的学术的独立健康发展。

2、建立“家”的学术头衔公示网站,公布认证通过的“家”的头衔答辩、评鉴和认证的全程录像视频。

3、公布“家”的头衔认证委员会所有成员姓名及学术成就简介;公布“家”的头衔认证的评语与结论,并附有“家”的头衔申请者及认证委员会成员的诚信公示;

5、开放的“家”的头衔学术评价与公众评论栏目,接受并回应广大人民群众质疑、监督;根据学术规范要求和通行惯例,“家”的头衔申请者应该回应质疑,“自证清白”。“家”的头衔的评鉴认证核心是用公开答辩代替投票,重建国家学术评价体系。答辩——严格的、规范的答辩,实际上相当于思想实验,而真正的思想实验就是实践检验。

陈世清:用事实说话:什么是真正的经济学家
——简评胖东来宋清辉之争(五)

经济学家  建构新的经济学范式同时建构新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经济学人。

著名经济学家  高知名度、高资信度、高美誉度、有原创经济学范式与基础理论的真正的经济学家。  

世界一流经济学家  拥有自己的经济学范式与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其原创的经济学范式与经济学基础理论构成人类经济学发展史中的某个大圆圈、为人类经济学发展做出里程碑式贡献的经济学人。

经济学者  提出新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经济学人。

经济学科研工作者  提出新的经济学理论的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  从事经济学研究与工作的人,包括经济学家、经济学者、经济学科研工作者、经济学研究者、经济学工作者。

经济学研究者  对经济现象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并形成论著,但这些看法和论著未形成新的体系,构不成原创理论。

经济学工作者 解析、宣传、传授、介绍、普及别人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学观点,并运用这些理论和观点指导经济工作;开展社会调查、着手案例分析、进行经济研究、撰写经济报告、建构经济模型,发表一些属于“心得”、“札记”、政策分析、宏微观经济分析、经济热点问题分析或通俗读物层面的“论著”,踊跃参政议政,有的建议还形成经济政策。

从科学学的意义上,有没有自己的经济学范式和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才是衡量一个“经济学家”是否真正的经济学家的唯一标准,而不是以某某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弟子、论文发表在哪一级的刊物上或论文引用率作为经济学家的标准。考虑到经济现象的复杂性,经济学家首先应该是思想家。能成为哲学家不一定能成为经济学家,不能成为哲学家则肯定不能成为经济学家。除了原创基础理论,以任何其他的标准作为衡量经济学家的标准都只是提出者以自身标准量身定做、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以取得话语权的一种江湖手段;这种江湖手段与真正的科学精神格格不入,如果大行其道、泛滥成灾、潜移默化为学术界的潜规则,用这种潜规则替代科学发展与评判的显规则,必将搞乱人们的思想,造成科学标准的混乱,从而阻碍科学的发展。所以必须正本清源,重塑经济学发展与评判的科学标准。实践不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是检验学术水平的唯一标准,衡量“经济学家”头衔含金量的原创基础理论标准与实践标准是统一的。如果说,有没有原创基础理论是检验是否真正的“经济学家”的唯一标准,那么实践是检验“经济学家”原创基础理论是否成立的唯一标准。所谓实践检验,就是“经济学家”原创基础理论对经济现象的解释能力、经济趋势的预测能力与经济问题的解决能力。经济学的发展逻辑与经济发展的逻辑是一致的;经济学范式转换的后面,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轨。经济学家应该为经济体制转型、经济发展模式转轨提供理论依据、理论指导、理论预见;如果原有的经济学范式不能解释这种转型与转轨,那么这种转型与转轨则意味着提出经济学范式转换的历史要求,作为经济学家就应该因势利导,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地建立与这种转型与转轨相对称的新的经济学范式,并建构相应的哲学范式。如果说,哈佛经济学生罢课事件起因于全球金融危机,那么全球金融危机则说明了全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模式转轨的必然性,也揭示了西方经济学范式转换的必然性。当全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轨要求转变经济学范式,而经济学家们仍然把旧的经济学范式视同神明、顶礼膜拜时,旧的经济学范式必然会对实践产生误导。所以,哈佛经济学生认为是曼昆教出来的经济学生带来了经济危机是正确的,英国女王2008年11月访问伦敦经济学院时问及“为什么没有人预见到信贷紧缩的到来”是正确的,英国社会科学院对女王难题的回答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国内外诸多智者缺乏对危机的整体想象力不能将风险作为一个系统去理解”也是正确的。但正确不等于全面,更不等于深刻。每年发表在“国际顶级经济学期刊”上的论文汗牛充栋,竟然“缺乏对危机的整体想象力不能将风险作为一个系统去理解”,其根本原因不是西方经济学者缺乏想象力,而是西方经济学者的想象力受到西方经济学范式的限制,是西方经济学范式落后于全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模式转轨的要求。如果整个范式落后,那么在同一个范式中的论文数学模型再精致,发表再多,发表论文的刊物级别再高,发表这些论文的刊物在西方经济学界的影响力再大,发表这些论文的“经济学家”的论文引用率在西方经济学界的排名再靠前,对于人类经济实践的指导作用也只能是南辕北辙,误国误民,不能预测、解释、解决全球金融危机是必然的。这样的“经济学家”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的“经济学家”,而不是既有与时俱进的原创基础理论、其原创基础理论又能指点迷津经世致用的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

某人算不算经济学家,就和陈世清是不是真正的经济学家一样,用事实说话。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