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22/301 第一页 上页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陈世清:什么是资源优化配置?
——为什么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只字不提资源优化配置?

资源优化配置  资源优化配置是通过经济主体的自觉活动,实现资源与资源、资源与主体之间从不对称到对称转化,实现经济结构的对称态,使有限资源效益最大化以最大限度满足人的无限需求,使需求和供给之间从不对称到对称转化的经济活动。以一般均衡论为理论基础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以对称平衡论为理论基础的资源优化配置有本质的不同。以一般均衡论为理论基础,只讲资源优化配置不讲资源优化再生,资源优化配置与资源优化再生的区分是绝对的;以对称平衡论为理论基础,资源优化配置与资源优化再生的区分是相对的,在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必然会伴随资源优化再生。以一般均衡论为理论基础,资源优化配置是市场自由竞争、价格自由涨落自发实现的结果,核心机制是价格机制;以对称平衡论为理论基础,资源优化配置是经济主体自觉活动的产物,核心机制是价值机制。在人类经济活动的早期,资源优化配置与资源优化再生的区别不明显,以致人们把资源优化再生归结到资源优化配置中。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主体性提高,资源优化再生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比重将逐步增加。到了智慧经济时代,资源优化再生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比重将呈几何级数增长。

为什么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只字不提资源优化配置?

不管是建立在一般均衡论基础上的“资源优化配置”还是建立在对称平衡论基础上的资源优化配置,都以承认经济结构为必要前提。建立在对称平衡论基础上的资源优化配置,则以承认经济结构的对称态为必要前提。但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只承认要素禀赋基础上的比较优势,不承认经济结构,更不承认所谓的经济对称结构,所以也就无法定位、理解和解释资源优化配置。


陈世清:什么是产业融合?
——为什么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无法解释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是指在时间上先后产生、结构上处于不同层次的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知识业在同一个产业、产业链、产业网中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融合发展的产业形态与经济增长方式,是用无形渗透有形、高端统御低端、先进提升落后、纵向带动横向,使低端产业成为高端产业的组成部分、实现产业升级的知识运营增长方式、发展模式与企业经营模式。产业融合以第五产业知识产业为主导,第一产业农业为基础,第二产业工业为中介,第三产业服务业为核心,第四产业信息业为配套,是在产业层面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优化再生、推动产业升级的系统工程。产业融合以第三产业为核心,既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又能多维度提高产业、产品的附加值,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优化再生的智慧经济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经济体系通过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升级。产业融合是城乡融合区域融合的本质,是城乡融合区域融合的核心、纽带与催化剂。产业网是能有效实现产业融合的企业组织形式、运营模式与产业形态。

为什么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无法解释产业融合?

1、 解释产业融合需要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思维方式,而林毅夫运用的新古典经济学方法秉持线性、抽象性、还原论思维方式,无法解释产业融合。

2、 解释产业融合需要以发展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而林毅夫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理论是增长经济学,不是发展经济学。

3、 产业融合把生产力的发展看成综合系统工程,而林毅夫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理论把生产力的发展看成只是单因素起作用的线性发展过程,单因素起作用的线性发展不需要产业融合。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A7%E4%B8%9A%E8%9E%8D%E5%90%88


陈世清:发达社会主义统一中国
——兼谈武统台湾的时机

发达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范畴。发达社会主义是以发达生产力与共有制为基础、人民利益为中心、人民当家作主、政治清明、法制健全、人权保障,具有最高的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人民幸福感指数的国家和地区的意识形态、民族意志、社会制度、治理体制、管理机制、运行模式。发达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模式;建构发达社会主义的实践模式使社会主义实现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要用发达社会主义统一中国。用发达社会主义统一中国的步骤:

1、按发达社会主义的标准建设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2、用深圳建成的发达社会主义模本倒逼大陆改革,把整个中国大陆都建成发达社会主义。

3、用大陆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的实践倒逼香港改革,使香港也建成发达社会主义,实行一国一制,国家治港,把港独全部绳之以法。

4、用发达社会主义统一中国作为大陆对台统一工作的战略与策略;如果台湾当局不接受发达社会主义统一中国模式,武力统一、清算台独就不但合法而且合理。



陈世清:什么是国家?
——反思“一国两制”

国家是由领土主权、民族意志、社会制度、治理体制、管理机制、运行模式组成的社会主体系统,这个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处于统一的、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中。在这个有机整体中,领土主权是基础,民族意志是灵魂,社会制度是核心,治理体制是保障,管理机制是动力,运行模式是归宿。把领土主权从国家整个系统中分离开来,讲同一领土主权下的两个不同制度,是一个悖论。事实证明,这个悖论无意中为“港独”、“台独”预留了空间,提供了“港独”、“台独”发展壮大的土壤。

既然一国,怎能两制?既然两制,何必一国?事实证明,“一国两制”逻辑上是悖论,实践上会陷于悖境。实践证明,两岸三地必须一国一制,只能一国一制。必须以能涵盖两岸三地、体现两岸三地人民利益最大公约数、实现两岸三地人民利益最大化的“发达社会主义”建构两岸三地统一的民族意志、社会制度、治理体制、管理机制与运行模式,在此前提下解决统一的领土主权问题,真正实现中国的国家统一。

深圳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应该成为发达社会主义的模本。




陈世清:香港暴力骚乱的根本原因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香港暴力骚乱的根本原因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衍生出来的富可敌国的既得利益集团为维护、巩固、扩大自己的既得利益逐步影响操纵政权走向,使香港成为比英治下香港的资本主义还要资本主义,从而造成严重的,比美、英等一般资本主义国家更严重的两极分化。撤销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改为一国一制、国家制港,加强中央宏观调控,杜绝既得利益集团对政权的影响与操纵,消除两极分化,在香港建立比内地更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使香港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的典型,而不是“一国两制”成功的典范,是根治香港暴力骚乱的唯一途径。

发达社会主义——在原来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真正的、科学的社会主义,不但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根本途径,而且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途径。

解决香港、台湾问题的根本途径,将成为中国大陆逗逼式改革的最大动力与契机。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既是这种逗逼式改革的模本,也是这种逗逼式改革的成果。



分页: 122/301 第一页 上页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