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42/301 第一页 上页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陈世清:什么是工业4.0  ?

[不指定 2019/01/25 23:00 | by admin ]


陈世清:什么是工业4.0  ?

工业4.0  工业4.0是工业发展的第四阶段,即工业发展的智能化阶段。工业发展的机械化(工业1.0)—电气化(工业2.0)—自动化(工业3.0)—智能化(工业4.0)是工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工业发展的第四阶段是前面三阶段的扬弃。工业4.0也叫智能经济、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不断升级的网络基础设施与智能机等信息工具,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对大数据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工业的自动化、个性化、艺术化、生态化、规模化。工业4.0即智能化工业是智慧经济时代的工业形态,是工业发展的高级形态,是第五产业知识业、第四产业信息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对第二产业工业的提升和整合,体现了以工业为中心的产业融合,这种融合使工业超出了狭义的工业发展阶段进入后工业时代。



陈世清:名词解释、术语解释、概念定义

什么叫“解释”?解释就是揭示概念的内涵,划分概念的外延。所以,所谓“解释”,实际上就是给概念下定义。而名词,作为语言学范畴,本身不需要解释;一旦对名词“解释”了,这个“名词”就不再成为“名词”,而成了“概念”。所以“名词解释”是个不伦不类的概念,如果对“名词解释”这个名词进行解释,就会产生悖论。正因为“名词解释”是个不伦不类的概念,如果对“名词解释”这个名词进行解释会产生悖论,所以在各种专业、包括硕博课程考试中“名词解释”越来越多,实际上在自己的论文专著中能够给术语、概念下定义的人却越来越少。

“名词解释”是混淆了“名词”和“术语”两个概念。“名词”和“术语”的区别:“名词”是语言学意义上的“术语”,“术语”是专业意义上的“名词”。 从“名词”和“术语”的区别可以看出:所谓“术语”,就是可以从专业角度下定义的“概念”。如果不能从专业角度下定义,那么就既不是“术语”,也不是“概念”,而是“名词”。

那么,我们在专业考试中遇到的、需要“解释”的,是“术语”还是“名词”?当然是“术语”而不是“名词”。那怎么能叫“名词解释”?把术语解释当名词解释,模糊了术语和名词的本质区别,淡化了术语的专业色彩,也就淡化了各种专业考试中术语解释应有的学术能力训练的意义。

所以建议把各种考试中的“名词解释”改成“术语解释”或“概念定义”。

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强化博士头脑中“术语解释”或“概念定义”的意向性,改变博士写论文有“术语”无定义、有名词无概念的惨状,降低真的假博士在博士中的比重。



陈世清:什么是智慧经济?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为什么只字不提智慧经济?

智慧经济  智慧经济是创新性知识在知识中占主导、创意产业成为龙头产业、创新驱动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的经济形态,是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经济形态。智慧经济形态由国民创新体系与国民创业体系组成,国民创新体系与国民创业体系使创新驱动由增长方式上升为经济形态。智慧经济是使知识功能化、个性化、价值化、增值化,使主体和客体、主观与客观、相对主体与相对客体具体地、历史地、微观地统一起来的知识经济,智慧经济是已有的知识经济的升华,智慧经济概念使知识经济的概念全面化、系统化、功能化、可操作化,使知识经济成为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形态。智慧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是知识经济对传统经济的渗透与再造。

创意-创新-创造-创业的智慧经济主导经济学本身的发展。智慧经济以主体为中心同客体的统一、以相对主体为中心同相对客体统一,用对策来代替博弈作为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用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作为市场的核心机制——智慧经济时代要有同工业经济时代不同的经济学范式与之对称。价值关系是主客体对称关系的核心;作为对传统经济渗透与再造的知识经济,智慧经济使经济学功能化、价值化、功能价值化, 使经济学成为知识经济增长方式——知识运营的组成部分,使经济学真正成为“经世致用”的科学,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指导。量子时代把握社会经济现象,必须靠智慧-哲学智慧-以哲学为主导的智慧,不是靠科学,更不是靠线性科学;作为智慧经济时代的经济学范式是以主客体对称关系为核心的对称经济学范式。对称经济学的范式,使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经济学与管理学得到统一,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得到统一,从而实现经济学科学范式的转换。对称经济学→对称管理学以创新经济学为先导、创业经济学为基础、再生经济学为核心、知识运营学为主导、智慧经济学为整体框架,其完美的结构是对称空间—五度空间的“全息元”。对称经济学从知识运营、知识经营、资本运营、传统产业、劳动力产权、数字经济、政府经济、法制经济、转型经济、投资经济、市场经济、知识管理等几个方面,深入探讨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深入探讨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关系,并把这种探讨和研究紧密同中国的国情和企业产业现状的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为经济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指导与模式设计。

在我国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的智慧经济浪潮面前,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之所以只字不提智慧经济,是因为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线性思维方式和智慧经济所要求的经济学的对称—五度空间的思维方式不兼容,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经济学范式与智慧经济所要求的主客体对称的经济学范式不兼容,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根本无法解释和指导智慧经济的发展。



陈世清:什么是数字经济?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为什么只字不提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  作为经济学概念的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大数据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通过不断升级的网络基础设施与智能机等信息工具,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人类处理大数据的数量、质量和速度的能力不断增强,推动人类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形态转化,极大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提高产品、企业、产业附加值,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同时为落后国家后来居上实现超越性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数字经济也称智能经济,是工业4.0或后工业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的核心要素。正是得益于数字经济提供的历史机遇,使我国得以在许多领域实现超越性发展。

如果说农业经济及工业经济是新古典经济学方法产生的经济基础,那么以数字经济为核心要素的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则悄悄改变了新古典经济学方法赖以存在的边际条件。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这本书之所以只字不提数字经济及其经济学意义,在林毅夫的整个“新结构经济学”语系语境中只笼统地讲工业4.0或后工业经济,就是为了把工业经济和后工业经济看成没有本质区别的线性连续的发展过程,否认后工业经济作为数字经济和工业经济的本质区别,从而为新古典经济学方法在后工业经济时代仍然有适用性提供依据,避免新古典经济学方法及他为发展中国家设计的“市场换技术模式”在数字经济面前的尴尬。






陈世清:经济规模、规模经济与规模分析方法
——为什么新古典经济学方法已经被现代市场经济实践所淘汰?

经济规模  发展经济学概念。反映经济体的数量标准与外延标准。宏观上,经济规模指一个经济体(通常为一个国家)用GDP或经济总量来衡量的经济发展程度。微观上,经济规模指用资产总量、资金流量、年营业额、年利润等来衡量的企业发展程度。

规模经济  发展经济学概念。规模经济是与体现GDP增长方式的经济规模指数相对而言的、反映经济体经济发展程度的综合效益指数。宏观上,规模经济指一个经济体(通常为一个国家)用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人民幸福感指数来综合衡量的经济发展程度。微观上,规模经济指用产品、企业、产业附加值、综合效益等来衡量的发展指数。规模经济也指规模经济效益。微观的规模经济离不开宏观的规模经济,宏观的规模经济制约提升引导微观的规模经济。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经济规模都不等于规模经济,能够带来规模经济的经济规模才是经济发展的指标和目标。

规模分析方法  发展经济学概念。规模经济不仅是经济发展指数,而且是经济分析方法。规模分析方法就是用综合效益指数来分析定位经济发展的指标与目标。规模分析方法与新古典边际效率分析方法相对而言。比如,如果用新古典边际效率分析方法对发展中国家缅甸的要素禀赋与比较优势进行边际效率分析,那么大量种植罂粟并向全球大量出口毒品将使缅甸的交易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从而经济增长最快化。如果用规模分析方法,缅甸大量种植罂粟并向全球大量出口毒品将使全球交易成本最大化利润最小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用规模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指数,用规模分析—综合效益指数来分析定位经济发展的指标与目标。这说明新古典经济学方法已经被现代市场经济实践所淘汰。



分页: 142/301 第一页 上页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