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49/301 第一页 上页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陈世清:从抑郁症高发看心理健康在大健康中的地位——有感于科学家张首晟输于抑郁症(二)

抑郁症本质上是心理疾病,其生理层面的疾病由心理层面的疾病病变而成。这说明,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世卫组织23日发布的关于全球抑郁症与其他常见精神障碍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超过三亿人受抑郁症困扰,约占全球人口的4.3%。据该组织估计,2005年至2015年,全球抑郁症患者的人数增长了18.4%。这说明,心理健康是大健康的重要内容是有科学根据的。

陈世清:对称逻辑思维方式与抑郁症防治——有感于科学家张首晟输于抑郁症

心理平衡、生理平衡、生态平衡,是防治抑郁症的根本方法。对称逻辑思维方式,是心理平衡、生理平衡、生态平衡的根本方法。处于高压评价系统内的科研人员,学习运用对称逻辑思维方式,建构心理平衡、生理平衡、生态平衡系统尤为重要。


陈世清:三个“双一流大学” 校长林建华的四大常识性错误说明什么?

曾经当过重庆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三个“双一流大学” 校长、本硕博学业均在北大完成、拥有博士学位与博导头衔的林建华先生,所犯的四个常识性错误,本质上都是科学素质问题。

1、  科班思维方式鼓吹天下知识出课本、天下英才出科班,只承认科班知识不承认非科班知识、只承认科班学习不承认非科班学习、只承认科班人才不承认非科班人才、只承认科班成果不承认非科班成果,主张科学专业性、博士权威性、自学无效性、民科神经病,否认自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否认自学成才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否认终生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是教育产业化的思想理论基础,是反民科思潮的思想认识根源。林校长的科班思维方式触及科学素质的底线。

2、  否认质疑精神对人类文明、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质疑不能产生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这种非批判无质疑思维方式触及科学素质的底线。

3、  把鸿鹄变鸿浩的读音错误归因于小学语文课本,犯了简单归因的常识性逻辑错误,触及科学素质的底线。

4、在长达50年的时间里无法通过自学掌握“鸿鹄”两个字的正确读音,把课堂当做自己获取终生知识的唯一渠道,自学能力为零,触及科学素质的底线。


至于鸿鹄变鸿浩的读音错误本身虽然也是常识性错误,但不属于科学素质问题。每个人都会犯常识性的读音错误,仅仅抓住鸿鹄变鸿浩的读音错误不放,可以说是小题大做。但上述四大常识性错误确实是科学素质问题。

曾经当过重庆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三个“双一流大学” 校长、本硕博学业均在北大完成、拥有博士学位与博导头衔,在学术行政化、教育行政化的标准看来,确实是登峰造极、至高无上的精英人士、顶尖人才、学术界的佼佼者。这样的“精英人士”居然会触及科学素质的底线,绝非偶然,只能说明我国教育体制、博士培养模式、博导资质认定机制、学术体制、人才体制、干部人事制度存在严重的问题,说明我国目前的高校自主办学主体并不具备与高校自主办学话语权及其衍生出来的学术话语权、教育体制改革话语权相匹配的科学素质、实际水平与实际能力。改革行政化的教育体制、学术体制、人才体制是根本;“双一流大学”就像“双顶级人才”(世界顶级大学毕业博士、世界顶级刊物发表论文)一样,其评审标准没有科学根据,可以休矣。



陈世清:为什么旧的范式共同体不具备评价新范式科学成果的话语权?


1、不同范式共同体之间认识上不可通约

不同的“科学共同体”由于建立在不同范式基础上,所以不同的“科学共同体”之间是不可通约的;不同的“科学共同体”之间“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是正常的。相对论刚产生时,爱因斯坦被德国物理学界斥责为“疯子”;而爱因斯坦本人也至死不承认量子力学。建立在对称平衡论基础上的对称经济学是新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也是新的经济学范式,号称可以令人信服地“一举”解决所有经济和经济学问题,不仅“试图”而且已经彻底推翻了一般均衡理论、需求供给定律、需求供给曲线等“著名”西方经济学理论,不接受西方经济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和建立在一般均衡论基础上的西方经济学及整个中国“主流经济学界”也同样不可通约、“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次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对称平衡论是一切科学的最基础理论。以对称平衡论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实现了经济学学科范式与科学范式的接轨,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以对称平衡论为理论基础的对称经济学结束了人类经济学的史前史,这是不以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人类科学史上的范式转换有以下几种类型。首先,学说范式向科学范式转换。如在对称经济学产生以前,经济学无法找到与其他科学等价的公理,只是一种学说,只有对称经济学产生后经济学才成为一门科学。以一般均衡论为理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范式向以对称平衡论为理论基础的对称经济学范式转换,就是学说范式向科学范式转换。

其次,抽象科学范式向具体科学范式转换。如宇宙论从地球中心论向太阳中心论再到无中心论转换。宇宙是无限的,如何地方都可以是、也都不是宇宙的中心,关键看参照系。以地球为参照系,地球中心论是真理。以太阳为参照系,太阳中心论是真理。以宇宙为参照系,任何地方都是、也都不是宇宙的中心。以地球为参照系的地球中心论和以太阳为参照系的太阳中心论都是抽象真理,以宇宙为参照系的任何地方都是宇宙的中心才是具体的真理。

第三,人类认识的深化形成的科学范式转换。牛顿力学体系是人类对自然界宏观低速领域的科学认识,爱因斯坦相对论是人类对自然界宏观高速领域的科学认识,量子力学是人类对自然界微观高速领域的科学认识,它们在各自领域都是真理。它们的先后出现不仅是物理学在不同领域的扩展,而且带来了人类对物理世界整体认识的深化与思维方式的发展。

第四,科学自身的发展完善形成新旧范式的转换。如牛顿力学为代表的三维空间观向相对论四维空间观再向对称论五维空间观发展,是人类空间观发展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自然历史过程。在对称逻辑产生以前,形式逻辑一统天下,以致形成形式逻辑思维方式。正是形式逻辑思维方式形成一大堆人类几千年无法解决的悖论。对称逻辑产生后使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得以统一形成完整的逻辑科学体系,全面揭示了人类思维运行发展的完整规律,才解开了人类以前无法解决的悖论。对称逻辑科学范式代替形式逻辑学科范式是人类思维学的完善化。

上述范式转换四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情况,除非范式共同体内的相关学者、科学家本身也是哲学家,否则要他们自己理清不同范式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不可能的,认识上的局限性使他们不能正常交流是正常的。你和那些把一般均衡理论、需求供给定律看成经济学公理、常识的西方经济学者、中国“主流经济学家”讲对称平衡论、对称经济学无异于鸡同鸭讲。

2、  不同范式共同体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几何公理一旦触犯了人们的利益也一定会遭到反对;不同的“科学共同体”之间“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不仅有不同范式之间不可通约的认识论上的原因,还有利益冲突的原因。新范式产生、旧范式被推翻必然会触犯原有范式共同体的既得利益,新范式遭到旧范式共同体的集体抵制、拼死抵抗是必然的,正好像对称经济学遭到中国主流经济学界的集体抵制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要奉行西方经济学范式的中国“主流经济学界”接受已经被逻辑和长期实践检验过的对称经济学无异于与虎谋皮。


但不同的“科学共同体”之间“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不能否定不同的“科学共同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过程就是由“不能达成基本交流”的不同“科学共同体”的转化组成的自然历史过程。其中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就是由牛顿力学向量子力学转化的中间环节,从牛顿力学到相对论、从狭义相对论到广义相对论再到量子力学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从宏观到微观宇观的深化。西方经济学的“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是一般均衡理论,中国经济学—对称经济学的“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是对称平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对称平衡理论也“不能达成基本交流”,但从以一般均衡理论为“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的西方经济学向以对称平衡理论为“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的对称经济学转化,是人类经济学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科学史就是“不能达成基本交流”的具有不同“特定思维方式”、不同“基础范式”的不同“科学共同体”的转化史。

这说明,在旧范式共同体心目中的在“科学共同体”之外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他们或者希望一举解决某个重大的科学问题,或者试图推翻某个著名的科学理论,或者致力于建立某种庞大的理论体系……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与“科学共同体”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不但不是伪科学的本质属性,而且恰恰是原创理论的本质特征。所以旧的范式共同体不具备评价新范式科学成果的话语权。




陈世清:区别中医与中医学——为什么中医学是科学?

科学是正确反映世界本质与规律的理论;科学理论反映世界本质与规律的深度与层次的高低,决定科学理论层次的高低。建立在阴阳、经络对称辩证法与对称逻辑思维方式基础上,体现天与人,主体与客体,实体、属性、关系统一的中医学不但是科学,而且是比建立在单一实体解剖学理论与线性思维方式基础上的西医学反映生命更深层次本质、更深层次规律、理论体系更完整系统的科学。西医学必须以中医学为理论基础。中医学是理论科学,西医学是应用科学;中医学是具体科学,西医学是抽象科学;中医学和西医学的关系是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具体科学和抽象科学的关系。认为中医学不是科学的,都是把科学和抽象科学划等号的结果,也就是秉持还原论思维方式的产物。

要把中医学和中医、西医学和西医区别开来。科学只能是理论;而中医和西医都只是临床技术,既不是科学,也不是伪科学。

要把中医学和中药学区别开来。中药学是研究中草药的药理、中草药作为医药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中药学以中医学为理论基础;中医学是理论科学,中药学是应用科学。中药学既不是理论科学,也不是伪科学。

要把中药学和中药区别开来。中药学是应用科学;使用中药的中医是临床技术;中药只是药品,既不是科学,也不是伪科学。
分页: 149/301 第一页 上页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