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217/301 第一页 上页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新自由主义右派经济学的要害:时空错位——用近代定位当代,用西方统驭东方,用客体吞并主体,用洋人代替祖宗,用科学消解人性。他们不理解社会发展的辩证法,也不懂历史发展的螺旋式。他们不懂历史。他们不懂中国的过去,不懂中国的现在,更不懂中国的未来。他们否认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可以把民族文化的传统优势转化为后发优势使中国经济后来居上。
    GDP经济学唯科学主义的社会危害是抹刹民族主体性。
    经济全球化与民族主体化、经济主体化不但不矛盾,而且是双向同步过程。爱国热情是民族主体性的基础。以经济全球化为名扼杀人的爱国热情、抹刹民族主体性,只能使自己国家和民族在全球化浪潮中论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而GDP经济学家就是这种殖民主义者和殖民主义鼓吹者。GDP经济学的“唯经济观”已经到了对爱国热情也要算经济账的份上;在他们看来,算经济账的“爱国热情”是理性的,否则是不理性的。在GDP经济学家看来“良心值多少钱”?爱国热情值多少钱?
    GDP经济学的要害与危害,是打着经济全球化、科学无国界的幌子,用前者来吞掉后者,妄图摧垮民族的主体性。民族与国家的经济主体性,既是价值的主体,也是价值机制的前提与组成部分。GDP经济学就是唯价格主义,以价格机制作为全球经济的核心机制的GDP经济学唯科学主义的要害,是打着经济全球化、全球市场化、用价格机制“优化”配置全球资源的幌子,用全球化和全球价格机制来吞掉国家与民族的经济主体性,用国内两极分化来供养全球两极分化,用全球两极分化来催化与深化国内两极分化;在全球“价格”机制的基础上,把西方“价值”观念和霸权主义通过“颜色革命”推广到全球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配置经济学的价格机制一元化是西方价值一元化和把经济全球化演变成世界单极化的理论基础与理论工具。如果说,近代殖民主义的本质表现是抢占地盘,现代殖民主义的本质表现是经济侵略,那么当代殖民主义的本质表现是文化统治——拜金主义的文化统治、美国利用全球金融霸主地位的美元统治。主流GDP经济学家、西方资本在中国的代言人打着科学的旗帜、反伪科学的幌子,代表西方先对中国进行文化殖民,然后对中国进行经济殖民,最后对中国进行政治殖民,妄图使中国成为西方文化、政治、经济的傀儡。在此过程中,他们因势利导、顺水推舟、水涨船高,“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逐步取得在中国各学科领域的话语霸权,并最终实现他们更大的野心。唯科学主义GDP经济学家打着经济学科学化的旗号,照搬西方数理经济学、价格经济学、GDP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中美国”模式、中国人民勒紧裤带“救美国也即救中国”模式给中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带来的危害可以看出,唯科学比伪科学危害更大;前者是全局性的、深层次的,后者是局部的、表层的。伪科学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是算术级数的,唯科学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是几何级数的。对数学方法顶礼膜拜的GDP经济学家应该知道算术级数和几何级数的区别。GDP经济学唯科学主义的货币主义、价格拜物教的核心观点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渗透、危害到什么程度,大家可以细致观察。




    本文主要内容摘自陈世清著《经济学的形而上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再版。

    GDP经济学的要害:GDP经济学主张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要步西方近代史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阶段,再经历一次血和泪的洗礼;他们认为,中国要重演近代史,要重头再来,要补资本主义的课,要经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要成为西方资本榨取中国人民血汗的世界工厂。他们有一副典型的洋奴嘴脸。实践证明:GDP经济学的“科学观”就是线性观,GDP经济学的“经济发展观”就是线性发展观。在GDP经济学那里,腐败之所以是社会发展的润滑剂,中国之所以只能做世界工厂,大量国有资产之所以可以容许流入少数人的腰包,是因为这是科学,是规律,是提高效率的需要,是帕累托最优的需要,是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是经济规模最大化的需要!而公平?只是效率的补充,小菜一碟不值一提。他们之所以把市场化等同于私有化、金钱化、产业化、自由化,把中国改革定位于走资本主义道路,源于以西方市场经济为市场经济的标准模本,在理论上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画等号,把利润最大化、经济规模最大化作为以经济为中心的目标。GDP经济学就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或只讲效率、不讲公平的经济学,其在实践中的必然结果就是两极分化、弱肉强食,并形成阶级对立。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再版。

什么是普世价值

[不指定 2011/05/03 21:02 | by admin ]
    提要:普世价值,就是不同阶级、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价值观中所包含的共同价值认知。否认普世价值,是价值观上的相对主义,而相对主义价值观的逻辑结论就是价值观上的虚无主义。虚无主义价值观会使人类迷失方向。
    关键词:普世价值 人格平等 权利义务对称 公平正义 民主法制

    首先,有没有普世价值?答案是肯定的。任何相对的东西中都包含了绝对的东西,任何特殊的东西中都包含了一般的东西。所谓普世价值,就是不同阶级、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价值观中所包含的共同价值认知。否认普世价值,是价值观上的相对主义,而相对主义价值观的逻辑结论就是价值观上的虚无主义。虚无主义价值观会使人类迷失方向。
    那么,什么是普世价值呢?
    普世价值就是人的生命权对等原则。人的能力有大小,人对社会的贡献有不同,而人的生命权完全对等。人的生命权完全对等是人的不同能力、人对社会的不同贡献的前提,是个人存在与发展、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石。因此人的生命权对等原则就是人生而平等原则,人生而平等原则就是人格平等原则,人格平等原则就是所谓的普世价值。杀人偿命体现了普世价值。杀人偿命,不是所谓冤冤相报、“同态复仇”,不是所谓以暴制暴、漠视生命,而是公平正义的极端表现。正因为有了这个极端表现,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底线。如果没有这个公平正义的最后底线,社会就将大乱,政权就将倾覆,人民就将选择新的政权,通过新的政权来建立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
    普世价值就是权利义务的对称原则。没有离开人的义务的权利,也没有离开人的权利的义务。“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用形象、朴素的语言,表述了深刻的权利义务对称的道理。因为只有权利义务的对称,人和自然、人和社会才能和谐相处、有序发展。所以权利义务的对称就是普世价值。由于巨贪给社会造成的直接间接的危害大大超过杀掉一个两个人,所以杀掉巨贪体现了权利义务的对称这一普世价值。如果整个社会无官不贪,造成人的权利义务不统一、人格不平等,这种情况如果任其发展也会危及政权的稳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普世价值就是公平正义。什么是正义?正义就是对权利义务对称的追求、对人生而平等原则的追求。人类历史上历次朝代更迭都是人类公平正义的要求在冥冥之中起作用的结果。社会不公平是相对的,社会公平是绝对的,正义总要实现,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基本规律。因为宇宙对称是绝对的,不对称是相对的,人类社会是宇宙的组成部分,不可能脱离宇宙这一普遍规律的制约。社会正义的实现是宇宙的对称规律在社会领域的表现。
    普世价值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社会之所以需要法律,就是为了自觉实现正义,避免不自觉实现正义造成社会的动荡与破坏。民主与法制是对称的,但民主是手段,法制是目的;民主是基础,法制是升华。如果民主不能上升到法制的高度,那么这样的民主只能是部分人的民主而不是“人类”的民主,只能是部分人的价值、阶级的价值而不是普世价值。
    那么,什么不是普世价值呢?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压迫是部分人的价值不是普世价值。希特勒国家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排犹运动,美国外来移民对土著印第安人的屠杀与挤压等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压迫也只是部分人的价值而不是普世价值。资本主义社会不讲义务的人权,不要监管的自由,以金钱衡量一切、以金钱换算一切的平等,以金钱主导一切、以金钱摆平一切的民主,也同样只是部分人的价值而不是普世价值。只有完善的法制、充分实现公平正义的真正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才是真正的普世价值。
    所以,我们不是反对普世价值本身,而是反对伪“精英”们用不是普世价值的“普世价值”——市场原教旨主义、新自由主义的价值观——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作为普世价值强加在我们头上,使金钱至上的“潜规则”披上“普世价值”的外衣而大摇大摆地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否定了真正的普世价值——人类的普世价值。
    GDP经济学就是一切向钱看经济学,一切向钱看是以金钱主导一切、以金钱衡量一切、以金钱换算一切、以金钱摆平一切的经济学,是弱肉强食的历史观、丛林法则的社会观、金钱至上潜规则的行为准则的根源,是潜规则、道德沦丧、司法腐败、逆选择与干部人事制度腐败的根源。当整个社会只认钱,以至善恶是非真假智愚颠倒、人类文明价值体系崩溃时,GDP经济学就成了变态经济学。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再版。
    对称问题是范式问题,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要不要对称的问题是范式问题。GDP经济学:经济虚拟化有利于促进交易与配置,有利于数字GDP增长,不需要实体经济与之对称。再生经济学: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对称问题是根本问题;虚拟经济演变成投机经济就会与实体经济脱钩,而转变成泡沫经济。泡沫经济是金融危机的根源也是金融危机的实质。GDP经济学通过扇情橇动全国大量股民把时间精力金钱花在炒股上,再生经济学引导人们把时间精力金钱放在自己创业上。上市公司之所以能“圈钱”,使“资产”膨胀,就是借助于投机的催化作用。而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的投机合理论,则是股市泡沫、房市泡沫的吹鼓手。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经济投机行为的理论基础。主流经济学家的要害也就在于以新自由主义与市场原教旨主义为理论基础,鼓吹投机合理论、股市正常论、房市看涨论。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再版。
分页: 217/301 第一页 上页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