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经济学批判(一):GDP经济学是口袋经济学
[
2011/03/07 17:26 | by admin ]

我把GDP增长观称为“口袋经济学”——把钱从一个人的左边口袋搬到右边口袋,就会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增加统计数字的经济学。“口袋经济学”不但披上了“经济学”的外衣,而且披上了“主流经济学”的外衣,得到了数学模型的严密论证,并在实践中被煞有介事地得到推广:所有配置型“企业”与配置型“产业”的产生、存在与发展都纯粹是各级政府官员为了提高政绩、增加GDP数字而人为增加的“流通”与“交易”环节。它们不但未能增加社会财富,而且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从而增加社会交易成本。
口袋经济学之所以是口袋经济学,不仅仅因为“搬口袋”,而且因为“装口袋”——口袋经济学是货币经济学、价格经济学、金钱经济学、一切向钱看的经济学。在这种经济学看来,市场经济就是货币化、价格化、“产业化”、社会“产业化”;以价格为纲、“纲举目张”,价格机制是市场的核心机制;而人“幸福”的标准,就是赚更多的钱、口袋装得更满。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再版。
口袋经济学之所以是口袋经济学,不仅仅因为“搬口袋”,而且因为“装口袋”——口袋经济学是货币经济学、价格经济学、金钱经济学、一切向钱看的经济学。在这种经济学看来,市场经济就是货币化、价格化、“产业化”、社会“产业化”;以价格为纲、“纲举目张”,价格机制是市场的核心机制;而人“幸福”的标准,就是赚更多的钱、口袋装得更满。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再版。
资本论批判(一):科学社会主义不以某一本书为依据
[
2011/03/06 08:54 | by admin ]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综合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社会发展理论与时俱进形成的,而不是以某一个人、某一本书为依据形成的。以某个人、某一本书为依据形成的,是宗教而不是科学;其实践结果,是宗教狂热而不是社会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不但传统的公有制理论,而且传统的商品、货币、资本、劳动价值、经济增长方式等理论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由逻辑推演和实践发展两方面共同决定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进程,必然要求我们不但要走进《资本论》,更要走出《资本论》;要使社会主义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得以统一,经济学的科学性与主体性得以统一,就必须从经济学的对象、内容、方法、性质、宗旨方面作根本的改变,建立全新的经济学范式。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再版。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再版。
西方经济学批判(四十一):西方主流经济学家都是南郭先生
[
2011/03/02 22:28 | by admin ]

为什么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不讲道德?他们的能力限定了他们的“经济学帝国”的狭小范围。一旦涉及到道德领域他们的能力方面的缺陷将使他们成为南郭先生。真向美转化必须以善为中介,连善都达不到,谈什么“美”。人类所有的实践活动都是按美的规律来造型,他们排斥美的结果,就是使自己的理论没有可操作性。反过来,也正因为他们理论的不可操作性,所以他们不敢涉及经济学的美学原理。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再版。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再版。
西方经济学批判(四十):西方经济的成功不代表西方经济学的成功
[
2011/02/28 22:48 | by admin ]

不能用西方经济发展较快这一事实来证明西方经济学的成功。西方经济的成功不代表西方经济学的成功,西方经济的优势不代表西方经济学的优势。西方经济学只能解释和分析经济活动,整体上不能指导经济活动;在实践中很轻易就被证伪。但一旦被证伪,他们就辩解说:可证伪本来是科学的本质属性。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再版。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再版。
西方经济学批判(三十九):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脱离实际
[
2011/02/27 22:12 | by admin ]

理论脱离实际,使参照系与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不对称,是西方经济学没有科学范式的根本原因。
古今中外存在着大量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发展不同步的现象。由于形式主义,西方经济学同西方经济发展的现实是脱节的。西方经济学的思维内容和思维对象,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思维内容和思维方法的不对称,并由此不对称造成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理论和实际的不对称,并最终造成理论和实践的不对称。西方经济学在使“经济学”成为“显学”的同时也成为“虚学”、“泡沫学”;在所有社会科学中,自称“社会科学之王”的“经济学”,脱离实际最严重,也最没有实践意义。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再版。
古今中外存在着大量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发展不同步的现象。由于形式主义,西方经济学同西方经济发展的现实是脱节的。西方经济学的思维内容和思维对象,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思维内容和思维方法的不对称,并由此不对称造成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理论和实际的不对称,并最终造成理论和实践的不对称。西方经济学在使“经济学”成为“显学”的同时也成为“虚学”、“泡沫学”;在所有社会科学中,自称“社会科学之王”的“经济学”,脱离实际最严重,也最没有实践意义。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