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248/301 第一页 上页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按照 口袋经济学的“左袋”搬“右袋”的统计口径,我国GDP总量一夜之间就可以不但超过日本,而且超过美国——只要把所有领域都拿去产业化,人为增加 “流通”与“交易”环节,从而人为增加货币流通环节、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频度,就可以增加国民所得,增加GDP总量。
      所以要区别经济总量与有效经济总量。根据再生经济学原理,有效经济总量应为社会有效投入总量与社会有效产出总量之和。要改变国民账户核算体系,以再生型而不是配置型经济为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这样统计出来的“经济总量”才有实际意义。而人均GDP还是另一层次的问题。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应该用税率手段代替利率手段,用财政手段代替银行手段。必须立法禁止用银行手段(即通常所谓的货币手段)调节经济。
      税率高低那个有利经济发展、税收增减是否有利经济复苏,各国政府刺激经济计划是治标还是治本、是否能真正拯救世界经济,取决于政府执政能力强弱。政府执政能力,包括政府清廉度与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属经济主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主体性的具体体现。使银行手段休息、财政真正成为资本运营的主体,是重塑国家经济主体性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的上层是传统经济学范式的转换,中层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轨,底层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政府执政能力是这个系统工程的综合功能。要从这次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刺激经济计划的偶然性中看出重塑国家经济主体性的必然性,从重塑国家经济主体性的必然性中看出经济学范式转换、经济发展模式转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性。国家经济主体性既是这个必然性的产物,也是使这个必然性转变为现实性的必要前提。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必须统一,当然是在再生经济与再生经济学基础上的统一。
      立法禁止用银行手段调节经济,既体现了政府对老百姓储蓄的信托责任,也体现了政府执政能力,二者都是重塑国家经济主体性的必要内涵。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大浪淘沙,实践是检验经济学理论的原创程度、经济学原创理论的真理性、经济学真理的层次性的唯一标准。虽然饱受媒体追捧、坐拥耀眼头衔、终日活跃在闪光灯面前的绝大部分是经济学工作者,但只有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才能在人类经济认识发展史上刻下自己的痕迹。用不了几年,那些抛头露面、浮光掠影、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所谓“经济学家”包括“著名经济学家”都将淡出人们的视野,在经济与经济学舞台上销声匿迹,成为人类经济学史上的匆匆过客。虽然大经济学家的思想体系、大的经济学流派都在人类经济学发展的圆圈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只有以对称哲学为哲学基础、以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对称关系为自己的对象、出发点和建构体系的基本原则的对称经济学才是科学的、属于全人类的经济学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在每个大圆圈中,有若干个中圆圈;在每个中圆圈中,又有若干个小圆圈:从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从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到新自由主义。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新自由主义盛行并占据主流是对旧计划体制的矫枉过正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真空的趁虚而入,那么今天对新自由主义的整体否定和强调重新强化政府经济职能就既不是什么反对改革,也不是什么“走回头路”,而是退一步进两步——建构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与实践模式只能遵循人类文明发展、经济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在这个普遍规律中,小圆圈是中圆圈的浓缩,中圆圈是大圆圈的浓缩。浓缩不是等同,而是一环套一环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在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中实现发展。如果说,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两者的扬弃、综合、升华,那么,对称经济学就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政治经济学与资产阶级的资本政治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无政府主义的相容与超越来实现。对称经济学完成了人类经济学发展的大圆圈——对称经济学在当代中国这块土地上产生有逻辑与历史的必然性。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谁才是人类经济学的源头

[不指定 2010/07/26 17:40 | by admin ]
       根据五度空间理论,空间与层次是时间的展开,空间上并列的不同经济学范式,体现了经济学范式的不同层次与时间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横向交替,体现了人类经济学宏观层面的纵向发展;古代中国经济学——古典西方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学是人类经济学发展的最大圆圈,人类经济学发展的其他层面的圆圈都必须首先放在这个圆圈中才能得到合理定位。古代中国经济学整体上属于人类经济学发展史的第一阶段,蕴含了人类经济学发展的全部萌芽。如果把古代中国经济学排除在人类经济学发展史之外,认为西方经济学才是人类经济学的源头,其结果就是把人类经济思想史的小圆圈变成中圆圈,中圆圈变成大圆圈,一方面不适当地人为提高了西方经济学在人类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把西方经济学看成经济学的标准模式、唯一模式,另一方面否认了当代中国经济学的合法性,以致不能正确把握人类经济思想的发展方向——因为对称经济学就是当代中国经济学,对称经济学与当代中国经济学的契合是人类经济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分页: 248/301 第一页 上页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