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是什么(三):经济学家、经济学者与经济学工作者
[
2010/07/22 20:45 | by admin ]

没有原创基础理论的,不能称为经济学家,不管他有什么头衔、作品、知名度。
经济学者:对经济学理论有一些自己的比较完整系统的看法,形成原创理论,但这些原创理论构不成原创基础理论。这些人不能称为“经济学家”,但可以称为经济学者。
经济学研究者:对经济现象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并形成论著,但这些看法和论著未形成新的体系,构不成原创理论。这些人不能称为“经济学者”,但可以称为经济学研究者。
经济学工作者:解析、宣传、传授、介绍、普及别人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学观点,并运用这些理论和观点指导经济工作;开展社会调查、着手案例分析、进行经济研究、撰写经济报告、建构经济模型,发表一些属于“心得”、“札记”、政策分析、宏微观经济分析、经济热点问题分析或通俗读物层面的“论著”,踊跃参政议政,有的建议还形成经济政策。他们的工作为社会做出了贡献甚至重大贡献,但这些人只能称为经济学工作者或经济研究者,离经济学研究者尚有一定的差距,不能称为“经济学者”,更不能称为“经济学家”。遗憾的是,现在大部分的“经济学家”包括“著名经济学家”实际上只不过是经济学工作者。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经济学者:对经济学理论有一些自己的比较完整系统的看法,形成原创理论,但这些原创理论构不成原创基础理论。这些人不能称为“经济学家”,但可以称为经济学者。
经济学研究者:对经济现象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并形成论著,但这些看法和论著未形成新的体系,构不成原创理论。这些人不能称为“经济学者”,但可以称为经济学研究者。
经济学工作者:解析、宣传、传授、介绍、普及别人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学观点,并运用这些理论和观点指导经济工作;开展社会调查、着手案例分析、进行经济研究、撰写经济报告、建构经济模型,发表一些属于“心得”、“札记”、政策分析、宏微观经济分析、经济热点问题分析或通俗读物层面的“论著”,踊跃参政议政,有的建议还形成经济政策。他们的工作为社会做出了贡献甚至重大贡献,但这些人只能称为经济学工作者或经济研究者,离经济学研究者尚有一定的差距,不能称为“经济学者”,更不能称为“经济学家”。遗憾的是,现在大部分的“经济学家”包括“著名经济学家”实际上只不过是经济学工作者。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著名经济学家是什么?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同层面的思考说明,著名经济学家,就是名牌经济学家。名牌产品是高知名度、高资信度、高美誉度的统一。著名经济学家也是高知名度、高资信度、高美誉度的统一。
著名经济学家首先应该知名度高。但如果“著名”只是意味着高知名度,那也只能昙花一现、流星一闪。著名经济学家还应该有高资信度,必须有真才实学,有比其他经济学家更深层次的理论功底、更高原创度的理论体系。著名经济学家还应该人品高尚,著名经济学家的利益机制、道德机制与学者风范是统一的,著名经济学家更深层次的理论功底、更高原创度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人类更一般利益的基础上。为富人说话、被富人捧红的经济学家,是炒作经济学家、“明星”经济学家、泡沫经济学家,而不是著名经济学家。
著名经济学家应该用自己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服务全人类,为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提供有说服力、有影响力的理论原理和可操作的经济模式;应该用自己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提高经济管理者的经济学素养,使他们按照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办事,而不是盲目碰运气。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来指导经济的发展,使之后来居上,是转型国家著名经济学家的历史使命。
衡量一个人是否著名经济学家的标准,只能是原创思想而不是头衔。由于不同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很难想象以旧范式为参照系制造出来的头衔,会套在新范式创造者的头上。所以,以头衔为“著名经济学家”的标准,本身是一个悖论。著名经济学家就是高知名度、高资信度、高美誉度的经济学家,不管他有没有头衔,不管他有没有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著名经济学家原创思想不是由发表论著的数量、出版载体的级别、论著被引用次数、被引用次数的排名、得过什么奖项决定,而是由理论的原创性本身决定。
原创有建立了新的范式的“原创”和在原有范式里的“原创”。不管哪一种,所谓“原创”,都应该是理论的原创。原创不等于新观点、新解释、新政策、新方案、新模型,而是新理论。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经济学的形而上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著名经济学家首先应该知名度高。但如果“著名”只是意味着高知名度,那也只能昙花一现、流星一闪。著名经济学家还应该有高资信度,必须有真才实学,有比其他经济学家更深层次的理论功底、更高原创度的理论体系。著名经济学家还应该人品高尚,著名经济学家的利益机制、道德机制与学者风范是统一的,著名经济学家更深层次的理论功底、更高原创度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人类更一般利益的基础上。为富人说话、被富人捧红的经济学家,是炒作经济学家、“明星”经济学家、泡沫经济学家,而不是著名经济学家。
著名经济学家应该用自己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服务全人类,为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提供有说服力、有影响力的理论原理和可操作的经济模式;应该用自己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提高经济管理者的经济学素养,使他们按照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办事,而不是盲目碰运气。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来指导经济的发展,使之后来居上,是转型国家著名经济学家的历史使命。
衡量一个人是否著名经济学家的标准,只能是原创思想而不是头衔。由于不同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很难想象以旧范式为参照系制造出来的头衔,会套在新范式创造者的头上。所以,以头衔为“著名经济学家”的标准,本身是一个悖论。著名经济学家就是高知名度、高资信度、高美誉度的经济学家,不管他有没有头衔,不管他有没有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著名经济学家原创思想不是由发表论著的数量、出版载体的级别、论著被引用次数、被引用次数的排名、得过什么奖项决定,而是由理论的原创性本身决定。
原创有建立了新的范式的“原创”和在原有范式里的“原创”。不管哪一种,所谓“原创”,都应该是理论的原创。原创不等于新观点、新解释、新政策、新方案、新模型,而是新理论。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经济学的形而上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四):转型中的制度融合
[
2010/07/20 08:59 | by admin ]

以创业潮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就是民主与法制对称、公平与效率对称的经济,市场化改革就是在宏观与微观、自由与法制、价格与价值、公平与效率、理性与非理性的碰撞中,用宏观去规范微观、用有序去整合无序、用无序去填补有序、使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经济运动。在市场经济有机体的各要素之间,虽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地位,生产力的发展都是它们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生产力是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改革实质上是社会系统的自组织、有序化过程。整个社会系统是否协调有序,将决定社会系统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政府宏观调控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建立和谐的社会经济系统,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对称,从而发挥出最佳的生产力功能。与生产社会化相对称的,是经济的宏观化。在经济全球化、宏观化时代,政府宏观调控更显重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绝不是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的表现,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在市场经济转型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有先天的优势。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之四:转型中的制度融合。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之四:转型中的制度融合。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三):转型使中国出现前所未有的创业潮
[
2010/07/19 14:36 | by admin ]

人的主体性的解放是创业的前提,人的主体性的提高通过创业来实现,国民主体性的提高通过创业潮来实现。改革开放以来的创业潮:民营企业的一次创业、二次创业与国有企业的二次创业。在创业潮中,通过创意→创新→创造→创业→二次创业,使知识运营带动资本运营、资本运营带动资产运营、资产运营带动产品运营,实现主观与客观、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统一,从而使企业和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政策环境对称、和社会法制环境对称、和社会信息环境对称、和社会心理环境对称、和市场竞争环境对称,摆脱经济运行的困境,消除经济危机的根源,使企业和社会协调有序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三:转型使中国出现前所未有的创业潮。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三:转型使中国出现前所未有的创业潮。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经济解释是用经济学原理解释经济现象的经济理论活动。人类科学活动有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认识、研究、叙述(建构科学理论体系)的活动,一是自上而下的理论指导实践活动。解释活动是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的中间环节。由于每个经济学家从属于不同的经济学范式、拥有不同的经济学原理,所以每个经济学家对同一经济现象会有不同的解释。
从科学史的意义上,人类科学活动的两个方面——解释和建构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经济学家之所以是经济学家、经济学家之所以高于经济学者,不仅在于能解释经济现象,而且在于他能建构自己的经济学范式。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看,经济学家不仅能解释经济现象,而且能建构经济模式——先是理论建构,尔后现实建构。解释是建构的前提,建构是解释的完成。理论建构是现实建构的起点,现实建构是理论建构的归宿。只有解释而无建构,那么由于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对同一个经济现实的经济解释将会无限多样,并最终陷入盲人摸象,“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口水战中。这样的“经济解释”没有实际意义。
本文主要内容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从科学史的意义上,人类科学活动的两个方面——解释和建构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经济学家之所以是经济学家、经济学家之所以高于经济学者,不仅在于能解释经济现象,而且在于他能建构自己的经济学范式。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看,经济学家不仅能解释经济现象,而且能建构经济模式——先是理论建构,尔后现实建构。解释是建构的前提,建构是解释的完成。理论建构是现实建构的起点,现实建构是理论建构的归宿。只有解释而无建构,那么由于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对同一个经济现实的经济解释将会无限多样,并最终陷入盲人摸象,“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口水战中。这样的“经济解释”没有实际意义。
本文主要内容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