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257/301 第一页 上页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世界是可知的,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是对称的,思辩与实证是统一的。主体活动和经济规律是统一的,经济学的主体性与科学性是统一的。西方经济学见物不见人,把经济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对立起来, 主体性与规律性对立起来,经济学的科学性与主体性对立起来,经济学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对立起来,经济学的思辩性与实证性对立起来,否定经济学的思辩功能,否认人的理性的无限性、经济规律的可把握性、经济趋势的可预测性,因而否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人类经济活动整体上成了盲目的博弈活动,因而是不对称经济学,不对称经济学不能成为科学。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真正的社会主义就是市场经济,完善的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是市场经济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扬弃和综合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社会发展理论(当然其中也包括《资本论》)与时俱进形成的,而不是以某一个人、某一本书为依据形成的。以某个人、某一本书为依据形成的,是宗教而不是科学;其实践结果,是宗教狂热而不是社会发展。扬弃《资本论》,不等于批判社会主义,而是逻辑推演和实践发展两方面共同决定的思想进程的必然要求,是建立真正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的要求,是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的要求。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主流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是对立的,搞市场经济就不能搞社会主义,搞社会主义就不能搞市场经济。实际上,真正的市场经济,只能是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只能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对称的。所有的主流经济学都有为抽象而抽象的特征,这就是为什么它们会出现悖论、为什么脱离现实的根本原因。以抽象为目的、为抽象而抽象的经济学,虽然可以得出某些政治结论,但不能解释现实的经济过程,更不能指导和推动现实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的实践以及苏联东欧国家转型的实践充分说明:只有抽象的片面的认识意义、不具备现实可操作性的主流经济学,如果在实践中强制推行,将会造成怎样严重的后果。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对称经济学是以主体为中心同客体的对称为参照,以对策-对称为机制,以价值规律为核心,以创新-创造-创业-再生为途径,以还原论与整体论的统一为方法,以人的幸福和全面发展为目标,实证性与规范性相一致、主体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发展经济学。对称经济学通过自觉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称规律、建立对称的经济学范式,使经济学范式同人类对称的经济发展模式相对称、经济活动模式同人类对称的整体实践模式相对称,摆脱经济学的困惑,走出经济运行的困境,消除经济危机的根源,使企业和社会经济协调有序快速发展。对称经济学在参照系、对象、方法、定位、原则、思维方式、体系结构、增长方式、管理模式、发展模式、理论功能方面,都同传统的经济学有根本的不同。对称经济学的产生,不是填补了经济学学科群的空白,而是经济学科学范式的转换。这是经济科学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对称经济学》,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要么私有化,要么倒退?

[不指定 2010/03/24 00:00 | by admin ]
    新自由主义制度经济学从他们的范式偏见出发,非要把农村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与股份制改制说成私有化,并非对中国产权改革的正确解释。在他们那里,要么私有制,要么传统公有制,要么私有化,要么倒退,是一种不相容的两极思维。
    私有制是人人都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公有制也是人人都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健全的市场经济国家应该是私有制、公有制并存的共有制;以劳动力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共有制,就是人人都有份的社会所有制。
    共有制是产权明确、然而非私有制的市场经济的微观机制。共有制是股东之间、合作伙伴之间、老板员工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家族成员之间、竞争对手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双赢共生关系的深层基础。共有制的基础和核心是劳动力产权制度;“民有、民管、民享”的原则是劳动力产权制度的基本原则。只有共有制才是真正的劳动人民占有生产资料,才是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共同的经济基础。当然共有制必须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共有制说明:1.产权明晰不等于私有化;2.财产私有化不等于资本、资产、企业私有化;3.企业公众化不等于企业私有化;4.民营化不等于私有化。把产权清晰、财产私有、企业公众化、民营化等同于私有化,是偷换概念,容易引起歧义,并引起不必要的争端。
    作为微观经济向宏观经济过渡与生产社会化要求相对称、与宏观调控要求相对称、又不改变产权的法律关系和自然关系的经济组织形式,只能是共有制。共有制的开放性、多元性、有序性,可以把经济活力与经济控制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社会化大生产与宏观调控有机统一的中间环节。在共有制企业中,产权的法律关系与自然关系是对称的,产权关系与生产发展水平、生产中的自然关系以及其他社会关系是对称的;在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相互协调中,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挥。
分页: 257/301 第一页 上页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