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268/303 第一页 上页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光明网-新闻中心:
http://www.gmw.cn/content/2009-08/18/content_965682.htm




    学者陈世清新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该书用全新的对称的视角、五度空间观的视野,对中国经济作了全新的解释,把中国经济的解释与重建建立在对称经济学 的全新理论范式基础上。在《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一书封面标明的\"中国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理论\"与\"学术诚信承诺公示--100%的经济学原创理论\"也就有了充分的依据和较高的可信度。毋庸置疑,对称经济学是高度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与全新的经济学范式;对称经济学中所蕴含的理论维度、理论深度、理论张力,相较现有已经取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理论,就理论本身而言完全有资格冲击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奖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过:\"谁能解释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谁就能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愿对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理论解析力与实际操作力的\"对称经济学\"能实现中国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国内学者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诺贝尔奖是目前科学的最高荣誉,不是科学的最高境界。最伟大的科学成果,必须能够经得起人类整体的历史的检验。以人类整体历史为参照系,诺奖有着不可超越的局限性。因此,大师级人物不一定能得诺贝尔奖,得诺贝尔奖的不一定够得上大师资格。总体上,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大师级人物相比,还差一个档次。
    大师级人物,建立了新的科学范式,并因此改变了人类世界的图景。如牛顿、马克思、作为相对论创立者的爱因斯坦、哥白尼、康德、达尔文。大师之所以是大师,是源于他们自己的人生和科学的坐标。所有头衔都是一定参照物的产物,而且要靠别人来授予。以别人为参照系创造出来的头衔对大师来讲是一种束缚和禁锢。他们要取得惊世骇俗的独创性成就,恐怕要以牺牲这些头衔为前提。我想,诺贝尔奖是绝对不会授给马克思的,马克思也不会为了获得诺贝尔奖而放弃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史观。而萨特之所以拒受诺贝尔奖,与其说是清高,不如说是为了强调自己思想的真正价值。
    记住:能够在人类历史上刻下痕迹、并使一个人获得不朽声名的,是一个人的成就而不是诺贝尔奖。
    旛动、风动与心动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存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或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情况。 “经济过热论”只是心动,而非风动,更非旛动。



                        根本不存在总量失衡问题


     “总需求”与“总供给”是货币经济学范畴;只有抽象的货币经济学,才有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或者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说法;而在对称经济学看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存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或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情况。只有结构失衡而造成的局部供求失衡。只有货币经济学才会把质上的失衡抽象化为量上的失衡。而在对称经济学看来,只要要素与结构对称了,就不存在总量失衡问题。“总供给”与“总需求”这个概念只有抽象的意义,而没有具体的意义。“总量失衡”是个虚幻的问题,建立在“总量失衡”这个虚幻问题基础上的“经济过热论”只是心动,而非风动,更非旛动。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人是什么?

[不指定 2009/10/05 08:26 | by admin ]
            人是什么?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


         人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行事并不等于人是自私的。《资本论》和西方经济学的共同点,是把私有观念同个人主义、私有制混为一谈,前者通过否定后者来否定前者,后者通过肯定前者来肯定后者。
 
        善的本能也是一种本能;在这种本能的冲动下,为了伸张正义,利人不利已,也是人的一种需要;满足这种需要也是一种利益。主流经济学家的“经济人”,认为理性的、正常的人的一切行为都有利已的目的,实际上是一种“性恶论”。

        因此,“经济人”的一部分是性善者与性善论者,一部分是性恶者与性恶论者。一半以上的人、人的一半以上的行为,是利人(包括利人利已,利人不利已)的。这些人、这些行为都是符合人的本性的,因而都是正常的。主流经济学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用“性恶论”来剖析人性和人的一切行为,认为“经济人”要么都有利已的目的,要么是不正常、非理性的人。如果把经济人理论建立在人的多层次本质的基础上,全面地把握人的行为后面的动机,那么这个理论就是科学的;也就是说,人的本质、本性、动因、动机、目的是对称的,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把人的本质抽象化,势必以偏概全、脱离现实。

        “经济人”的经济行为的规范性就在经济活动的规律性之中,经济活动的规律性就在经济行为的规范性之中。同样,经济学的规范性就在经济学的科学性之中,经济学的科学性就在经济学的规范性之中。主流经济学妄图离开经济行为的规范性寻找经济活动的规律性,离开经济学的规范性寻找经济学的科学性,本身既不规范也不科学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广大人民群众拥护毛泽东思想说明改革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广大人民群众之所以拥护毛泽东思想,之所以看到60周年国庆游行队伍中出现毛泽东思想方阵会激动得热泪盈眶,是对把改革定位于走资本主义道路政策取向的自发的反弹。把改革定位于走资本主义道路,既不得人心,也违背历史潮流和社会发展规律,因而行不通。
分页: 268/303 第一页 上页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