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272/301 第一页 上页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综合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社会发展理论(当然其中也包括《资本论》)与时俱进形成的,而不是以某一个人、某一本书为依据形成的。以某个人、某一本书为依据形成的,是宗教而不是科学;其实践结果,是宗教狂热而不是社会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不但传统的公有制理论,而且传统的商品、货币、资本、劳动价值、经济增长方式等理论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由逻辑推演和实践发展两方面共同决定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进程,必然要求我们不但要走进《资本论》,更要走出《资本论》。要使社会主义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得以统一、经济学的科学性与主体性得以统一,就必须从经济学的对象、内容、方法、性质、宗旨方面作根本的改变,建立全新的经济学范式。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张五常在2009-09-01《通胀何害?》博文中,再次宣传他一贯秉持的“合理通胀论”。他说“佛利民认为百分之二至五的通胀率对经济有助,是指美国而言,不一定适用于中国。……我只能说,个人认为,中国应该接受的通胀率,可以安全地比佛利民说的高出两个百分点。这不是说中国应该搞起通胀,而是如果有此需要中国的通胀容忍度可以比美国的高一点。”在该博文中,张五常认为只有过高的通胀才是不可容忍的,但他控制过高通胀的手段和目标无一不是出于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立场。
    在小商品经济时期,不存在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完全是经济联系社会化的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不当造成。通货膨胀从反面证明经济发展已经宏观化,经济联系社会化意味经济的宏观化,宏观调控已成为市场本身的一个环节,想在微观领域解决通货膨胀问题,通过纯粹的“市场”手段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仅通过人的“理性予期”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都只是拔着头发离开地球的幻想。
    利率与汇率是末,而经济失衡是本;“经济过热”是现象,结构失衡是本质。刹车、降低增长率、提高利率,只是舍本求末之举。抑制通货膨胀只能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是靠加息。如果不是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控制货币发行量,而是靠增发货币来弥补加息带来的银行亏空,那也能是寅吃卯粮、抱薪救火,最终使通胀火上加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控制货币发行量属于宏观调控的范畴。所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意味着经济的宏观化。
通货膨胀造成人们普遍存在的经济不安全感是与幸福经济学原理相背离的。从幸福经济学原理与绿色GDP原理出发,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也包括要调控人们合理的良性的理性予期,既增强人民的经济安全感又促进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集中体现了经济主体的主体性,因此经济发展的逻辑往往渗透了经济学的逻辑、经济学家的逻辑。
    应该在全社会树立物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任何范围任何幅度的上涨都是不正当不合理不应该的主流观点,并把这种主流观点凝固成稳定的社会心理。这一方面可以成为上层货币政策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可造成公众舆论压力,使决策者不敢滥发货币。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广大人民不相信名义工资,让主流经济学“合理通胀论”见鬼去。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垄断行业只能由国家来经营,经营者可以竞聘上岗,但垄断利润属于国家。目前房地产属于垄断行业,本来就不可以民营。这样一可以避免价格虚高,二可以避免豆腐渣工程。所有国有国营企业,其财务必须向全民公开,受全民监督,真正体现国有就是全民所有,实现民有民营民享。国有企业产品价格要实行听证制度,而不是暗箱操作。垄断行业民营化,将是官商勾结、投机横行、合法牟取垄断暴利的沃土。要杜绝投机就必须把垄断行业收归国有国营。这是反对两极分化的必要措施,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市场经济本身分为两个层面:宏观与微观;两个主体:政府与企业。随着经济活动的宏观化、人类化,人类活动中的所有领域都是市场经济领域,而不存在所谓的“外部性”问题。把市场经济定位于微观经济,把私人产权定位为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小商品经济在经济学上的反映,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不合拍。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宏观化,在经济发展本身已经宏观化的时代背景条件下,经济学分析参照系仍然停留在把市场看成微观层面,把宏观看成政府领域,必将在经济系统分析中出现错位、整体把握中出现经济学范式与经济模式的不对称。


    本文主要内容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西方经济学中的国家干予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所以谁也说服不了谁,是由于它们都是以价格机制为市场的核心机制,所以它们都不符合市场经济学的实际情况,只是以传统逻辑为思维方式而建立起来的同一个思想体系的“悖论”。虽然它们相互对立,但都是社会某个经济现象的抽象,因而都有合理的因素;但在整体上,它们都是错误的。西方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同这些理论的交替性片面引导有很大关联。片面的理论指导片面的实践;它们的要害,是同所“指导”的实践之间的不对称、削足适履。其中所谓的幸福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快乐经济学在没有改变经济学的对象、内容、方法的基础上,也只能是一种说教,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空想、一种对原有主流意识的补充,而不是一种新的范式。迄今为止的学院派经济学之所以不能接受知识经济、知识运营学,是由于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前者是政治经济学,后者是人类经济学、一般经济学,它们的定义、定位、性质、方法、功能都具有本质的不同,总体上相互之间根本不能相容。但前者毕竟只是昔日黄花,不管历史多悠久,离被淘汰已为期不远。
    西方经济学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它们的思维方式只能是线性的、直观的,因而一叶障目,不可能辩证地把握中国改革历史走向。在新的与知识经济相对称的经济学范式面前,它们只能自形羞惭,退出历史舞台。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本质特征:性恶论、私有化、个人主义、货币主义、金钱至上、配置(而非再生)经济学、市场原教旨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理论、腐败合理论、反对政府宏观调控。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是对立的,认为搞市场经济就不能搞社会主义。实际上,真正的市场经济,只能是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只能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对称的。由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对中国经济现象解释的片面性,所以不但不能指导中国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而且正是随着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而产生自身的发展甚至生存危机,这些危机是对这些经济学合法性的挑战,也即这些经济学合法性危机。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一般经济学的范式

[不指定 2009/08/29 11:55 | by admin ]
    不同的参照系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层次;以不同的参照系为背景建立起来的经济学范式之间也不是并列的,而是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之间的关系。能否做到主体性与科学性、规范性与实证性的统一,体现了经济学范式的不同层次、发展的不同阶段。
    一般经济学的范式,就是主体性与科学性、规范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经济学范式。
    规范与实证的统一有三层含义:一是正确的认识,二是合理的解释,三是积极的引导。
    正确的认识:是什么;
    合理的解释:为什么;
    积极的引导:怎么样。
    所谓规范与实证的统一,就是在是什么的基础上为什么,在为什么的基础上怎么样,在怎么样的指导下,去进一步认识是什么、解释为什么,从而指导实践的发展,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规范与实证的统一:理想和现实的统一。
    规范与实证的统一:发展尺度与道德尺度的统一。
    规范与实证的统一: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所谓人类一般经济学,是用对称的方法、五度空间的方法、系统论的方法,对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各个因素与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作逻辑的、历史的、现实的分析,从中揭示人类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经济学。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该书近日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分页: 272/301 第一页 上页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