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口袋经济学”
[
2009/08/09 12:15 | by admin ]

“GDP经济”和“解放生产力”分属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前者属于配置经济学范式,后者属于再生经济学范式。我把配置经济学称为“口袋经济学”——把钱从一个人的左边口袋搬到右边口袋,就会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增加统计数字的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的“破窗理论”、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大地震为GDP作贡献论”;以及各地政府官员在进修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课程后,纷纷回去把刚盖不久、耗资巨大的建筑推倒重建,以增加当地在其任内的“GDP数字”等“折腾经济学”,均属此类“口袋经济学”。“口袋经济学”不但披上了“经济学”的外衣,而且披上了“主流经济学”的外衣,得到了数学模型的严密论证,并在实践中被煞有介事地得到推广:所有配置型“企业”与配置型“产业”的产生、存在与发展都纯粹是各级政府官员为了提高政绩、增加GDP数字而人为增加的“流通”与“交易”环节。它们不但未能增加社会财富,而且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从而增加社会交易成本。
口袋经济学之所以是口袋经济学,不仅仅因为“搬口袋”,而且因为“装口袋”——口袋经济学是货币经济学、价格经济学、金钱经济学、一切向钱看的经济学。在这种经济学看来,市场经济就是货币化、价格化、“产业化”、社会“产业化”;以价格为纲、“纲举目张”,价格机制是市场的核心机制;而人“幸福”的标准,就是赚更多的钱、口袋装得更满。
货币永远中性,财政永远积极
[
2009/08/05 21:22 | by admin ]

人类历史上不管出现过哪种类型、时间多长、程度多严重的经济危机,此前从未出现过真正的“经济过热”、或总供给高于总需求等情况。这是财政永远积极、货币永远中性的历史依据。
财政政策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是积极的,货币政策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是消极的,这是一条基本原理。这条原理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不会有例外。所有的经济周期,都是由于违背了这条原理造成。只有坚持这条原理,才能使经济可持续发展。这是宏观调控中的“无为而治”。
政府宏观调控是系统工程,是稳定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统一。所谓稳定的货币政策,就是货币增长率要略低于有效经济增长率。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其有效性不是取决于凯恩斯乘数,不是通过所谓凯恩斯乘数把政府开支和税收变化转化为国民收入的改变,而是通过扶持创新-创造-创业工程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仅仅在收入与开支方面做文章,正好像离开财政政策仅仅在“货币政策”上做文章一样,无论是使货币增值还是贬值都只能陷于悖境。
本人10年前提出来的理论得到了世界经济发展实践的验证
[
2009/07/21 22:38 | by admin ]

早在10年前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本人即已发文指出,当时的金融危机虽非全球化的,然而是全球性的,其宣告了全球经济增长方式转移、经济发展模式转轨、经济学范式转换的必然性;那么,此次金融危机既是全球性的,也是全球化的,说明旧的金融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又经过10年的苛延残喘、余热发挥,已经使这种必然性转变为现实性。而本人10年前开始提出来的理论,也就得到了10年来世界经济发展实践的验证(见陈世清:《知识运营系列丛书提纲》,《中国经济信息》99年11期;《经济领域的“哥白尼革命”》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1)。要用生产力发展代替GDP增长,用知识运营增长方式代替资本运营增长方式,用直接投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制代替间接投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制,用再生型经济发展模式代替配置型经济发展模式,用价值机制代替价格机制作为市场核心机制,用国民创新体系、国民创业体系代替国民产业化体系,用福利型国民经济系统代替货币型国民经济系统,用主客体对称的对称经济学范式代替主客体对立的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用对称代替均衡、对策代替博弈作为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
金融危机宣告了GDP经济增长方式的破产
[
2009/07/21 22:37 | by admin ]

生产力发展之所以不同于GDP增长,是由于生产力作为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资源再生的结果,而GDP增长,则可以在不要发挥人的主体性的前提下,仅靠资源买卖、产业折腾、财富转移、统计参数转变就可产生。因此,如果说,金融危机的根源是泡沫经济,那么,泡沫经济的根源是折腾经济,折腾经济的根源是GDP增长方式。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宣告了GDP经济增长方式的破产,宣告了GDP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基础——价格经济学的破产。只要是以价格机制为核心,无论是新自由主义还是凯恩斯主义,都解析不了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无论是市场自发调节还是政府宏观调控,也解决不了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如果说,早在10年前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本人即已发文指出,当时的金融危机虽非全球化的,然而是全球性的,其宣告了全球经济增长方式转移、经济发展模式转轨、经济学范式转换的必然性,那么这次金融危机既是全球化的,也是全球性的,其宣告了全球经济增长方式转移、经济发展模式转轨、经济学范式转换的现实性。
《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内容提要
[
2009/07/20 22:55 | by admin ]

本书从对称观与“五度空间”观的逻辑与历史的必然性出发,指出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科学的经济学就是对称经济学-----主体与客体相对称、主体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经济学;揭示了对称经济学这一新的经济学范式的内涵、本质特征、时代背景与历史必然性,并从辩证法、价值论、发展观、空间观、方法论、逻辑学方面,阐明对称经济学的哲学依据;从问题与理论、价值与价格、对称与均衡、配置与再生、还原与整体、对策与博弈方面,阐明对称经济学范式的理论框架及其同其它经济学范式的本质区别,从而为对称经济学这一新的经济学范式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 对称辩证法与对称发展观 空间观与方法论 逻辑学与价值观 规范与实证 问题与理论 价值与价格 对称与均衡 配置与再生 还原与整体 对策与博弈 真理与合理
本书夹叙夹议,深入浅出,逻辑严密,文笔流畅;把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学者的分析力度和畅销书的写作风格结合起来,把解决热点问题和理论体系创新有机结合、把热点问题的解决建立在深层次理论分析基础上, 力求做到原创性、科学性、价值性、操作性、系统性、艺术性的统一。
本书的读者对象:经济学、哲学、管理学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人员,公务员。
【关键词】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 对称辩证法与对称发展观 空间观与方法论 逻辑学与价值观 规范与实证 问题与理论 价值与价格 对称与均衡 配置与再生 还原与整体 对策与博弈 真理与合理
本书夹叙夹议,深入浅出,逻辑严密,文笔流畅;把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学者的分析力度和畅销书的写作风格结合起来,把解决热点问题和理论体系创新有机结合、把热点问题的解决建立在深层次理论分析基础上, 力求做到原创性、科学性、价值性、操作性、系统性、艺术性的统一。
本书的读者对象:经济学、哲学、管理学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人员,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