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63/301 第一页 上页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陈世清:彻底抛弃教育产业化政策,让更多的姜萍脱颖而出
——怎样进行主体性教育(三)

教育产业化政策关门卖学分制度是形成“高学历学霸”“刷题”思路的根本原因,“高学历学霸”“刷题”思路是无法理解姜萍、顽固反姜萍、挖空心思绞尽脑汁非要编造姜萍作弊造假的根本原因。这说明,教育产业化政策关门卖学分形成的“高学历学霸”因为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很难想象会成为姜萍那样的“高学力学霸”,很难想象会成为真正的科学家,很难想象会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只有彻底抛弃教育产业化政策,用主体性教育代替应试教育,才能让更多的姜萍脱颖而出。


陈世清:数字经济算力新赛道:“算法诈骗”倒逼数字经济规范化标准化
——深度解读数字经济的理论基础(41)


“算法诈骗”证明:凡是有可能进行算法诈骗的电商平台、算力平台、“数字化平台”都不是真正的数字化平台,真正的数字化平台就是以区块链为核心技术和核心机制、无法进行任何算法诈骗的平台。所以,“算法诈骗”倒逼了数字经济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本文作者为中慧健(厦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经济学家


陈世清:数学领域的“哥白尼革命”倒逼教育体制改革
——怎样进行主体性教育(二)

阿里达摩院的数学考试出题方式与中专生姜萍参加考试取得优异成绩,引起了一场震动数学界、必将载入科学史册的数学领域的“哥白尼革命”,推动了数学科学的极大发展,也揭示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数学领域的“哥白尼革命”证明:科学性、主体性、实践性、艺术性,是教育的本质与灵魂;应试教育应该让位于主体性、创造性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培养对称逻辑思维方式、重视科学方法论的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一环。

陈世清:中国的“高学历学霸”应该向姜萍学什么?
——从姜萍事件看什么是学力(十一):案例说理(七十八)

1、学习姜萍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精神、态度和方法。
2、学习姜萍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的精神、态度和方法。
3、学习姜萍不受学历限制、坚持以学力为导向学习的精神、态度和方法。
4、学习姜萍对称非线性、发散性与收敛性相结合的系统性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
5、学习姜萍逆境中奋起困境中拼搏、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方式。​​​ ​​​


陈世清:道不同不相与为谋——请注意科学范式
——从姜萍事件看什么是学力(十):案例说理(七十七)

不管是质疑姜萍的中考成绩,还是质疑姜萍为什么不接受浙江大学、北京大学的邀请,质疑者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阿里达摩院的数学出题方式和姜萍的应试模式,都属于和现有的应试教育模式的数学范式不同的数学范式;用现在推行的语言,就是属于不同的赛道。这不同的赛道是不可兼容、不可通约;也就是孔子说的道不同不相与为谋。你叫姜萍和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去沟通,只能是鸡同鸭讲;其结果可想而知。

什么是范式?范式,开展科学研究、建立科学体系、运用科学思想的坐标、参照系与基本方式,科学体系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人类科学发展过程就是范式转换过程。人类科学史上的范式转换有以下几种类型。首先,学说范式向科学范式转换。如在对称经济学产生以前,经济学无法找到与其他科学等价的公理,只是一种学说,只有对称经济学产生后经济学才成为一门科学。以一般均衡论为理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范式向以对称平衡论为理论基础的对称经济学范式转换,就是学说范式向科学范式转换。

其次,抽象科学范式向具体科学范式转换。如宇宙论从地球中心论向太阳中心论再到无中心论转换。宇宙是无限的,如何地方都可以是、也都不是宇宙的中心,关键看参照系。以地球为参照系,地球中心论是真理。以太阳为参照系,太阳中心论是真理。以宇宙为参照系,任何地方都是、也都不是宇宙的中心。以地球为参照系的地球中心论和以太阳为参照系的太阳中心论都是抽象真理,以宇宙为参照系的任何地方都是宇宙的中心才是具体的真理。

第三,人类认识的深化形成的科学范式转换。牛顿力学体系是人类对自然界宏观低速领域的科学认识,爱因斯坦相对论是人类对自然界宏观高速领域的科学认识,量子力学是人类对自然界微观高速领域的科学认识,它们在各自领域都是真理。它们的先后出现不仅是物理学在不同领域的扩展,而且带来了人类对物理世界整体认识的深化与思维方式的发展。

第四,科学自身的发展完善形成新旧范式的转换。如牛顿力学为代表的三维空间观向相对论四维空间观再向对称论五维空间观发展,是人类空间观发展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自然历史过程。在对称逻辑产生以前,形式逻辑一统天下,以致形成形式逻辑思维方式。正是形式逻辑思维方式形成一大堆人类几千年无法解决的悖论。对称逻辑产生后使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得以统一形成完整的逻辑科学体系,全面揭示了人类思维运行发展的完整规律,才解开了人类以前无法解决的悖论。对称逻辑科学范式代替形式逻辑学科范式是人类思维学的完善化。

上述范式转换四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情况,除非范式共同体内的相关学者、科学家本身也是哲学家,否则要他们自己理清不同范式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不可能的,认识上的局限性使他们不能正常交流是正常的。你和那些把一般均衡理论、需求供给定律看成经济学公理、常识的西方经济学者、中国“主流经济学家”讲对称平衡论、对称经济学无异于鸡同鸭讲。

几何公理一旦触犯了人们的利益也一定会遭到反对;不同的“科学共同体”之间“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不仅有不同范式之间不可通约的认识论上的原因,还有利益冲突的原因。新范式产生、旧范式被推翻必然会触犯原有范式共同体的既得利益,新范式遭到旧范式共同体的集体抵制、拼死抵抗是必然的,正好像对称经济学遭到中国主流经济学界的集体抵制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要奉行西方经济学范式的中国“主流经济学界”接受已经被逻辑和长期实践检验过的对称经济学无异于与虎谋皮。但不同的“科学共同体”之间“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不能否定不同的“科学共同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过程就是由“不能达成基本交流”的不同“科学共同体”的转化组成的自然历史过程。其中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就是由牛顿力学向量子力学转化的中间环节,从牛顿力学到相对论、从狭义相对论到广义相对论再到量子力学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从宏观到微观宇观的深化。西方经济学的“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是一般均衡理论,中国经济学—对称经济学的“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是对称平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对称平衡理论也“不能达成基本交流”,但从以一般均衡理论为“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的西方经济学向以对称平衡理论为“科学共同体的基础范式”的对称经济学转化,是人类经济学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科学史就是“不能达成基本交流”的具有不同“特定思维方式”、不同“基础范式”的不同“科学共同体”的转化史。

所以,你让姜萍和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去沟通,沟通什么?怎么沟通?再说,考试成绩摆在那里,他们还要沟通什么?考试成绩出来还要沟通,你这不是有备而来羞辱人吗?
分页: 63/301 第一页 上页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